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众多有关声乐教学的书籍中,大多提到的是教师如何去教授学生,往往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阐述如何进行声乐教学.文章通过对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对声乐教学的见解的理解,以及本人多年的声乐学习的感受和教学实践,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2.
“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研究性学习”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通过以体育与健康为主体的专题研究,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方法对“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及实施作了初步的理论设想,旨在顺应我国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将为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新乐府不入乐,并认为新乐府已失去演唱功能,成为一种准歌诗,是不可歌的。如任半塘《唐声诗》中认为:“唐之‘新题乐府’,已不歌唱,通体离乐,名实全乖。”其实,认真解读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序,可以发现,新乐府辞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时已经入乐演唱或是徒歌清唱的乐府歌辞,献考证可证明至少有50题新乐府是曾经入乐歌唱的。  相似文献   
24.
上巳节的皇族招宴活动发展至于宋齐梁陈之时己相当活跃 ,侍宴诗文创作也因此达到了全面的繁荣。从数量上来考察 ,四朝之际基本呈递增趋势并成为了主要的创作类型 ;从内容主旨上来考察 ,其宫廷化创作模式日臻成熟 ,歌功颂德的特征极为明显。本文重点考察了当时的世风和皇王的出身 ,认为南朝上巳诗文的全面宫廷化与当时的鄙武尚文以及帝王们对文学的附庸风雅态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5.
畲族民歌的种类、特点及演唱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文对畲族民歌的种类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独唱、对唱、齐唱三种演唱形式,尤其是对畲族民歌的"双条落"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6.
竞技类节目在2008年的中国电视荧屏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全民参与为传播目的,将音乐、娱乐、竞技融为一体的全民K歌节目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这些节目因形态新鲜、内容新奇、全民参与、贴近观众等特征,推出后取得了骄人的收视战绩,成为在选秀节目逐渐淡出电视荧屏后,又一可以掀起大众狂欢的真人秀节目。湖南卫视”挑战麦克风”正是全民狂欢与身体消费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27.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呼吸是发声的原动力。许多歌唱家把控制好呼吸作为歌唱成功的秘诀。作为歌唱者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没有良好的歌唱呼吸,就不会有优美动听的歌唱。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者首要打好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者的声音质量。  相似文献   
28.
针对信用信息系统的特性,设计了信用信息系统。该系统分为4个层次:系统应用接入、数据交换、数据存储与应用、信用信息发布以及基础服务平台。从系统建设的目标与原则、总体框架设计、基础服务平台设计、应用安全设计这几部分来设计信用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9.
声乐是一门歌唱演奏艺术,其中不乏具有辩证思维的诸类关系。如局部与整体、紧张与松弛、心理与生理、高与低、内与外、方与圆、呼与吸等等。这些关系是声乐教学中应特别予以关注的。  相似文献   
30.
粤东北城市客家山歌的实录报告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起,粤东北地区的一些城市陆续出现了市民聚集在一起唱客家山歌的文化现象,本文以梅州城内的客家山歌对唱、翁源县城的"山歌集"和韶关市内的"山歌会"为实例,报告了这一音乐文化现象的背景、过程和方式,进而提出采集和研究客家山歌的迫切性与必要性的呼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