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7篇
教育   896篇
科学研究   333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5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李江洪 《大众科技》2014,(11):195-197
阐述了我国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教育还不能适应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计算机软件教育运行机制和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动态性和层次性原则,并要处理好学生素质的培养与知识的学习这两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本文依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建设目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校本课程“计算机动态设计”的特色和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在分析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加强教材建设、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特色实践内容几方面深化特色课程建设,实现对同类校本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3.
穆俊 《科教文汇》2014,(7):83-84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用人单位对办公自动化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在提高学习者计算机素质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概念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工具,通过其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辅助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展示与分析教学内容,还能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进行评价,优化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4.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之快,高校《操作系统》教学也要不断的发展,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软件,也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从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最新发展入手,结合主流操作系统平台,为学生讲解其核心内容,使学生掌握全面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  相似文献   
65.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尤其是综合实践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设计过程。论文介绍以项目为载体,优化重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围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教学实践,设计不同的实施项目,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解决高校《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与人才培养滞后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软硬件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66.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为语言在网络虚拟空间的拓展提供了可能。日语也不例外,计算机技术领域、网络世界中各种新词层出不穷,构成了现代日语中最为活跃的风景之一。本文以日本网页和日文操作系统作为分析文本,对日语计算机与网络词汇的使用状况展开实证研究,力求对其有一个较为全面、切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67.
在建设 Intranet的经验基础上 ,提出了 Intranet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问题和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68.
就医药信息管理专业目前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和教学改进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9.
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高职创新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实验教学存在若干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0.
This theoretical paper explores the need for enhanced, intersectional computing identity theory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a diverse group of computer scientists for the future. Greater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ntity formation process specifically for computing is need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students come to understand themselves as computer scientists. To ensure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omputer scientists is diverse,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for examining identity development intersectionally, understanding the ways in which women and underrepresented students may have difficulty identifying as computer scientists and be systematically oppressed in their pursuit of computer science careers. Through a review of the available scholarship,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creating greater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uting identity development process will inform the way in which educational stakeholders consider computer science practices and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