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096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8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说"理"     
本文从“理”的本义入手,搜集词义扩展的例证,探究词义引申的途径及理据,并追溯了“理”作为古代哲学概念发展的脉络,重点阐述程朱理学中的“理”超越词义的抽象内涵。  相似文献   
122.
秦汉儒学与君主的博弈--秦汉之际的独尊儒术与君主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的法学理论使得在先秦儒家那里只具有相对意义的天子与陪臣的关系走向绝对.秦用韩法成为君主专制的先例。叔孙通、董仲舒倡导的独尊儒术使得儒学与君主专制实现了“完美组合”.二者结成了相互牵制、互为所用的关系。此后,儒学便有了与君主专制同生息、共存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3.
《白鹿原》题名含有多侧面、多层次的文化意蕴。神奇的白鹿象征一些人物与理念、象征吉祥如意、美好理想。题名也构成书中白鹿两姓人物的关系。白鹿原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的环境。这里厚重的土地承载着儒家文化精神和关学哲学思想。地名的白鹿原又积淀了丰富的舆地文化,典籍多有记载。此地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有优美的风俗文化。此小说题名有丰富的深沉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4.
本文崇拜是白族的一种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其产生,形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它和白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村社生活,民族意识等密切相联。形成了一种具有农耕文化特征的,以村社和水系为纽带的民间宗教文化-自族本主文化。其核心是保万民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白族本主文化与白族其它文化一样,是一种多元的开放性文化,早期唐南诏时期,南王室即“不读非圣之书,尝学字人之术……阐三教(儒,佛,道)”,儒,道,佛在白族地区有着重大影响。本文试就白族本主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作粗略探析,试由此出发揭示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5.
作为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家,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历来受到广泛关注。不同时代受不同价值观影响,对关汉卿杂剧尤其是其悲剧代表作《窦娥冤》的文化思想意义作出了不同评判。我们认为《窦娥冤》的价值取向立足于儒家文化的伦理精神和道德使命感,立足于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立足于进取精神和民本意识。  相似文献   
126.
徽州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典范之区。关于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史的研究。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差异,两者也因此体现了不同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从空间角度讨论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主要关注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的形成与变迁、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徽州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徽州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及其影响、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景观等内容。开展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的研究,应注意学术文化地理与学术史的区别、时空范围、传统学术文化的界定以及文献资料和文书资料的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7.
程中把自己遭谗被逐和对时世的感慨寓于注义、题解、辨证和序文之中 ,从而丰富了《集注》一书的时代内涵。《楚辞集注》成书概述@陈尚敏$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兰州730070~~~~[1]《楚辞集注·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答方伯谟》,《晦先生朱文公文集》卷44  相似文献   
128.
本文认为李二曲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灵原心体论"、"明体适用说"与"知行统一观"三个方面."灵原"主要探究"人体本原"问题,"明体适用说"是由"灵原"本体论推之而出的,"知行统一观"则说明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达到认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9.
该文对“不孝有三”赵岐注提出质疑。指出赵岐注既与孟子本人关于孝的观念相抵牾,也和孟子之前的儒家学者关于孝的思想大相径庭。该文认为“不孝有三”是孟子引用的古语,是原始宗法制时代人们的孝的观念。赵岐注没有搞清原始宗法制和地主宗法制的区别,没有搞清这两个不同的时代人们伦理观念的区别,错把秦汉时建立在地主封建制基础之上的伦理观念等同于原始宗法制时代的伦理观念。该文在对赵岐注批判的基础上指出,在原始宗法制时代孝有三个层面:其一,“生,事之以礼”;其二,“死,葬之以礼”;其三,在死后的漫长岁月,子子孙孙“祭之以礼”。并进而得出结论,“不孝有三”应该是:生不敬顺,一不孝也;死不礼葬,二不孝也;无后绝祀,三不孝也。  相似文献   
130.
“美”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儒家美学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的:否定的方法,强调审美意义上的“美”不是“善”;肯定的方法,一方面强调美与“情”有关,这种情不是生理快感,另一方面强调“美”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文”。先秦儒家美学之“美”可以界定为能传达情感或引起情感反应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