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64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44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杜甫诗副词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发现《汉语大词典》有许多副词词条首引书证较实际产生的年代晚,不能呈现汉语词汇历史演变的清晰轨迹,有必要进行补证。为若干词条的有关义项补充了较早的书证。  相似文献   
72.
辛亥以前,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以《新世纪》和《天义报》为阵地鼓吹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进化学说,五四时期,在反思一战的基础上这一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73.
钟嵘《诗品》把鲍照列于中品,钟嵘认为鲍照有张协、张华的长处,又有胜于谢混和颜延之的优异之处,“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这种评价是允当的。钟嵘还看到因为鲍照地位低下,因而“取湮当代”,这也是正确的。但他认为鲍照的诗歌“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险俗”,这种评价就有些限于评价者的个人标准和当时的时代环境。而从整个诗歌发展史来看,这种评价就过于片面。  相似文献   
74.
人称“小毛公”的儒学大师毛苌,被西汉河间王刘德立为《毛氏诗》博士,所传《毛诗》取代齐鲁韩三家一直流传至今。为纪念毛苌修建的毛公书院,传承儒学,培育人才,从元代到近代几经兴废,为地方教育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5.
元代“渎山大玉海”是我国第一件最大玉器,是琢玉工艺史上的杰出代表。最早研究“大玉海”玉质的乾隆帝释义“渎山”即“岷山”,但不产玉;周南全认为是四川之永康玉;我们自1998年首次认为是独山玉,后经亲自考察。探讨其玉质存疑、玉石原料特征、近距离肉眼观察及矿物学特征分析与对比,于2003年3月确认其玉质为独山玉。  相似文献   
76.
大武乐章》是《周颂》的重要组诗,它在《诗经》甚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大武乐章》的篇数、篇目和次序等方面对诸家学者的研究予以综述,以期对《大武乐章》的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77.
本分析了濮阳涞的家乡广德的方言历史及《元声韵学大成》自身的音系特征,并参证现代吴语,总结《元声韵学大成》的语音性质为:以明代吴语为基础,参照历代韵书音系并参考北方官话特征的“存雅求正”的复合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78.
包拯的反贪理论与实践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官包拯 ,是中国古代在反贪理论与实践中的一面旗帜。其反贪理论包括 :主张有法必依 ,违法必纠 ,严惩贪污 ,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其反贪实践 ,主要表现在上书反贪、定制治贪、履责劾贪、依法惩贪等多个方面。包拯的反贪理论与实践 ,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儒学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忠君爱国思想 ,以及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铁面无私、公正执法 ,自奉清正、崇尚廉洁的思想特色 ;并为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9.
启功先生是著名红学专家,他对<红楼梦>的研究和注解,多发前人之所未发,非常人所能及.以启老所说<红楼梦>里"每首诗都是人物形象的组成部分"为契入点,论证:1)只有"满纸荒唐言"诗才是曹雪芹自抒胸臆之作,而"无材可去补苍天"及"字字看来皆是血"诗均非曹氏所作;2)论证黛玉、宝钗之诗反映她们迥然不同的性格;从版本、音误、形误和黛玉性格等角度论证"冷月葬诗魂"句当作"诗魂"而非"花魂",更非"死魂";从而印证启老所言,洵为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80.
杜审言的七律《大酉甫》是一首早期的七言律诗,确定其作年,对准确地了解七言律诗的发展演变过程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确定杜审言任洛阳丞的确切时间。本文经过深入的考察、排比,考定杜审言的七律《大酉甫》应当作于万岁通天元年(696)三月;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年中,杜审言离开常州江阴,升任洛阳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