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5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戴震虽然没有系统的语法学专著问世,但他对语法问题多有意会。他的训诂学专著《方言疏证》中有较强的词性观念和构词观念。戴震的语法观念经其弟子的继承发展,对第一本语法专书《马氏文通》的写作启发甚大。  相似文献   
52.
明清之际贺贻孙诠释《诗经》重视抒情主体的作用.结合具体作品,贺贻孙从“情”着眼揭示诗人的创作心态与动机;强调主体构思在诗歌创作中的积极作用,突出主体的移情作用,指出不同主体面对相同现象产生、抒发的情感不同;诠释《诗经》中的代拟抒情方式.贺贻孙对文学4要素中主体(作者)的突出与强调,丰富与发展了《诗经》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53.
张岱文学创作中的审美倾向主要体现为追求一种练熟还生、化熟为生的生鲜之美。这种生鲜之美具体表现在作品中又分别体现在景物和场景、化熟为生、语言生涩三方面。而正是由于这种生鲜之美,使张岱的作品有了不同于他人的的写作对象、描写手段、创作手和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54.
《带灯》是贾平凹创作中较有现实感、也是少有的以女性作为主叙事对象的长篇小说。《带灯》所揭示的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路上的中国所滋生的诸多社会问题,而体制转型又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这里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带灯》延续着贾平凹式的泥土气息,以一个乡镇女干部的视角呈现出当下中国乡村的面貌,并将中国的现实问题投射到中国基层社会,在这一过程中,作家对社会的洞察显得较为真切和深刻。  相似文献   
55.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享誉诗坛的经典之作。除去其自身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之外,读者接受是将其推向经典的重要原因。接受过程中的一些因素,诸如话语权力、文学批评、“雨巷”情结、文学谱系等都对《雨巷》的经典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借助于它们,《雨巷》不仅在诗歌史上永垂不朽,还有力地推动了新诗抒情艺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56.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道路是曲折的。他走的是一条从为个人咏叹到为人民呼号的道路。《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产物,而《雨巷》则运用了象征艺术的手法,意象充满朦胧美,使戴望舒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别树一格。  相似文献   
57.
在充分挖掘马建忠关于“接读代字”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接读代字”的本质可抽象为语义附着。语义附着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接读代字”内部不同的性质和用法。  相似文献   
58.
《清平山堂话本》是口语程度很高的话本小说集 ,能够反映当时汉语发展的基本状况。本文对书中若干个颇具时代特色的个体量词进行考察 ,并与唐五代及其以前的有关资料相比较 ,从而描绘出它们与唐五代及其以前不同的用法  相似文献   
59.
戴望舒是中国30年代“现代派” 著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他重视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采用象征手法,将西方现代派诗歌技巧与中国传统诗歌意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0.
戴震是乾嘉时期校勘学领域中倡导理校法的代表人物,他不仅重视版本对校,更善于总结义例,并将小学方法用于校勘,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结果有得有失,今人对此颇有争议。戴氏的校勘成就和思想方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学术风尚,对今天校勘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