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626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黄玉顺"生活儒学"是近年来"复兴儒学运动"、新"文化保守主义"之一种。"生活儒学"以"生活"为基底,以破解—回归—构造为基本进路,上承原始儒家学说,援引西方现代哲学范畴重构儒家形而上学。"生活儒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儒学复兴路向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232.
在北宋党争中,文字之祸频频发生,由此出现了很多贬谪文人。文祸带来的贬谪让他们在诗文创作上分外谨慎,甚至"不复作诗文";另一方面,身处贬谪之中,他们心中有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地位低微的词得到了贬谪者的青睐,诗文中的很多题材内容悄悄转移到了词体当中,由此成全了词体"诗化"这一大变革。  相似文献   
233.
黄兴是我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政党思想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学者对黄兴政党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党政治思想即政党内阁思想方面,但为了实现政党控制内阁掌握国家权力,黄兴还十分重视政党建设,并形成了政党建设理论。黄兴的政党思想有道德主义、理想主义色彩重,政党思想与政党实践背离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34.
通过对优秀运动员大卫·斯托尔多年参赛情况的研究发现,优秀运动员在大赛前后的参赛次数、参赛间隔天数、比赛成绩均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对于了解优秀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及变化规律,指导我国运动员在大赛前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35.
集体记忆为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被改写和重构,并在互动和交往中得以建构。黄道婆是上海人集体记忆中的一部分。随着棉纺织业在上海发展的需要,黄道婆的角色不断地被改写和重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构了不同的集体记忆,产生了地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36.
黄侃的古音研究中处处表现出系统论的思想。如古韵分部中贯穿的阴阳入对转的思想、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对古本音的认识与研究等。  相似文献   
237.
作为“漳州三宝”之一的片仔癀,已成为漳州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其每年10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无疑使她在漳州的经济结构中起着台柱作用.作为一个历时数百年多年的中成药产品,它的发展已渐行进入成长期与成熟期阶段,本文试图从产业兴衰角度来分析片仔癀的前世今生,并为其求得有关的产业支持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38.
根据池州明初“三元”状元黄观和明末复社领袖吴应箕的科考之路,论述了明代科举制度的形成原因、历史功绩及其弊端。通过对两者科举历程的比较,剖析了明代科举制度由草创到形成、由发展到目趋完备、进而烂熟衰落的历史变迁过程.展现了科举制度对明代人才选拔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考试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9.
秦始皇会稽刻石中提出了"夫为寄豭,杀之无罪",许多学者都把它作为秦严惩奸罪的证据,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种种迹象表明,"夫为寄豭,杀之无罪"应与秦始皇的幼年经历及晚年的心理状态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40.
黄遵宪以文化启蒙先驱的姿态倡导书面语变革。他早年的"我手写我口"与"言文一致"等诗歌理论与创作对中国新文学建构产生了深远的意义。他高瞻远瞩,深刻揭示了语言革新的方向与最终目的,即作为白话的书面语必将成为正宗语言,但是,也留下了"缺憾",书面语变革的难题正是后人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对于黄遵宪书面语变革问题的考察不仅有助于准确而深入地把握其诗歌理论的深刻内涵,而且能够切实地理解在晚清至现代文学转型中书面语变革诉求的艰难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