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篇
教育   236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制约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 ,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要从思想上提高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摒弃“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 ,改革单一的说教方式 ;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这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 ;四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 ;五要在大学生中坚持进行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思想道德建设 ,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2.
死刑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 ,在存与废 ,限制与扩张问题上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 ,至今尚无定论。从目前我国实际来看存置死刑是必然的 ,但在今后死刑的发展上仍要坚持“严格限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刑法中现在还存在死刑。废除死刑是国际发展趋势。讨论死刑适用与存废问题,应该从刑罚哲学的角度加以探讨,才能把握问题的方向和本质,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刑罚的哲学根据,按照通说有报应论和功利论。从康德和黑格尔的报应论来看,死刑只能用于罪大恶极的暴力犯罪,适用死刑是出于对生命价值的重视,对于经济犯罪适用死刑贬低了生命的价值。从古典功利论发展出的刑罚个别预防论也提出了保留死刑、限制死刑的主张。为此,以刑罚的哲学根据为视角,得出经济犯罪处死刑缺乏正当性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4.
温松峰 《双语学习》2007,(8M):138-138,140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自白派中最年轻最有艺术才华又最早自杀的女诗人。她所创作的诗歌反映了她不凡的人生观,在她看来“死亡是一门艺术”,从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认为死亡即是永恒和再生。本文借她的一篇诗作《雪莉角》来分析她对死亡的看法,即,肉体的死亡并不可怕,因为精神可以长存,惟有精神才是永垂不朽的。  相似文献   
105.
生存是海子诗歌王国的主旋律受难主题之一,这一特点在海子的抒情短诗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海子诗歌的生存主题与诗人人生悲剧之间存在看密切的内在联系,其诗通过表现个体生存困境的痛苦感受,表达出了对广义生存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06.
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未能解决死刑复核程序运作的所有问题,死刑复核程序应当重构。死刑复核程序应实行侧重于法律审查的全面审查原则和部分地实行直接、言词原则;审理方式应实行开庭审理与不开庭审理相结合的审理模式;审判机构设置上应采取在最高人民法院内部设置专事死刑复核程序的死刑复核庭的做法;案件的裁判应在实体上从严把握死刑量刑的尺度,在程序上确立死刑立即执行的裁量一致同意或大多数同意原则。  相似文献   
107.
在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的背景下,着重探讨了确保死刑复核程序功能发挥的相关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的完善问题。在分析强制上诉制度的学术观点及国外立法例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死刑案件第二审程序应实行强制上诉制度,以及死刑案件二审程序应当依法开庭审理的观点,并着重论证了死刑案件证据制度和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8.
冯至诗歌艺术个性最突出的特征,在表现内容上是对生命的独特沉思。冯至诗歌的沉思是主动积极地对有限生命的反思,是寻求意义、指向意义的活动。冯至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发展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并给予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一个新的阐释。这使得冯至的十四行诗成为沉思的诗的典范,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不容替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9.
无论是典故成语、专有名词还是比喻的翻译,译者都要在兼顾观众理解能力的前提下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从不同译者处理典故成语、专有名词和比喻等蕴含文化特色的语言现象时所使用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借鉴,他们处理文化现象的某些失当之处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0.
论文从分析《死后》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入手,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剖析。提出了一些与以往学者不同的观点,如“钉子”问题,由此反驳了鲁迅写勃古斋小伙计向死者推销《公羊传》,是为了批判商人从死尸身上赚钱的观点,而认为这是鲁迅反对读经、对青年读书问题的深刻思索。此外,文章还对蚂蚁、苍蝇的象征意义做了分析,并将本文的构思和写作风格与鲁迅的另一篇文章《智识即罪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