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篇
教育   236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苏词的编年工作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已有编年,然已编作品中只有过半取得共识,尚有大量作品虽编年而互有出入,各持己见,故苏词编年还有工作可做。其中《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一词,朱祖谋、龙榆生、石声淮等人未编年,薛瑞生、邹同庆等人编于熙宁十年丁巳(1077),明显有误,曹树铭编于元祐五年正月,然只有粗略结论,缺乏详细论证,文章试作补证。  相似文献   
132.
从犹太文化中所蕴含的罪、受难、死亡的内涵入手,阐述索尔·贝娄笔下知识分子精神救赎的必要性。贝娄笔下的知识分子都带有深深的负罪感,这种负罪心理体现了圣经文化中的“罪恶”观念,同时也汇聚了作为犹太人的典型文化心态;受难是这些犹太知识分子获得救赎的必修课;死亡问题是触动这些犹太知识分子的最敏感的问题,也成为他们渴望救赎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3.
中国现代隐逸文学是中国隐逸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总结出了五种表现形态:隐于自然;隐于宗教;隐于书斋;隐于酒色;隐于死亡,并分别选取了代表性作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4.
死刑作为最严厉的一种刑罚和刑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时至今日仍被广泛应用。但如何设置和适用死刑的范围,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学界及实务界各持己见。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对此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求如何设置和适用死刑,才能使其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5.
死亡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舍伍德·安德森在其作品《林中之死》中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老妇人的死亡故事,展现了人类灵魂的卑微与善恶。真实地渗透了安德森的死亡意识。故事情节虽简单,安德森却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死亡描写得哀怨动人,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36.
析影响篮球罚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影响篮球罚球命中率的心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对南京邮电学院2002年校队队员男12人,女12人共计24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影响罚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为教练、教师对队员、学生的心理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7.
老年人体育锻炼与运动处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 ,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但是 ,老年人往往忽视了运动的安全界限。本文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老年人运动处方的重要性及其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8.
黑死病与文艺复兴都是14世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们都对欧洲历史发展轨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往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历史关联重视程度不足,对黑死病研究多集中于它对中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方面,而对黑死病对欧洲文化转型方面的影响比较漠视.黑死病这场席卷了整个中世纪欧洲恐怖的生态灾难,在造成社会财富和人口巨大毁灭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解放运动的文艺复兴,正是在黑死病后加快了发展步伐,蔚然成为一股新的历史潮流,奏响了欧洲近代化转型的前奏.  相似文献   
139.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是当代西方最引人注目,最具争议性的作家及评论家之一.《死亡之匣》是桑塔格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重点从叙事结构、叙事角度和叙事语言等方面,深入分析、论证《死亡之匣》的创作是如何运用陌生化理论,取得了新奇的艺术效果,从而带给读者以全新的审美体验和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40.
毕飞宇是“感性的形而上主义者”。以悲悯之心和形而上的凝思获得诸多学者的认同和称赞。“形而上主义者”毕飞宇创作中“死亡练习”系列小说达31篇.超过其文字总量的四成。其小说中的死亡书写涵盖类型比较全面,与其创作三阶段“相伴而行”,具有现实意义、审美意义和哲学意义,传达出作者的社会责任、艺术追求和哲学思考。追究原因.涉及作者所处的文学环境、时代背景等外部因素,以及亲身经历、审美趣味等内部因素。毕小说中的死亡书写是中国文学直面死亡的范例之一,演绎出“感受疼痛——体验尊严——追逐阳光”之死亡、事业与人生三部曲,充满疼痛又满怀希望,给读者带来真的启迪、善的滋养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