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6篇
  免费   526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教育   4705篇
科学研究   1614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658篇
综合类   446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150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630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经济快速增长区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80年~2005年江苏省环太湖地区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4个时序单元的土地利用格局信息图谱、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图谱和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谱。图谱构建结果表明,25年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既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又具有相似的转移图谱。复合应用CLUE-S和Markov模型对江苏省环太湖地区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弥补原有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研究缺乏未来模拟的不足。从模拟结果得知,由于规划指标的控制且随着土地集约利用的深化,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在2015年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的幅度将降低。苏锡常都市连绵区仍是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972.
在城市土地-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海、苏州、无锡和杭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较高,是综合水平双高型协调;南京、宁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型不协调;镇江、泰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双低的特征,是综合水平双低型不协调;常州、南通、扬州、舟山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型不协调。  相似文献   
973.
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丽英  王道龙  邱建军 《资源科学》2009,31(12):2144-2149
利用环渤海区域1985年、1995年和2000年3期TM卫星遥感解译数据,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支持下,对该区域198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耕地是区域主导的景观类型,1985年、1995年和2000年耕地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55.96%、53.70%和55.64%;林地、建设用地是区域优势景观类型,林地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21.12%、22.13%和20.95%,建设用地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10.48%、11.83%和11.70%;1985年~1995年、1995年~2000年两个时期,林地和建设用地景观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与耕地景观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耕地与林地、建设用地景观类型之间的互动转换关系;两个时段土地利用景观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多样性指数、聚集度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过程,分维数、蔓延度指数和分离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过程。1985年~2000年土地利用景观斑块数、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分离度和均匀度指数处于降低趋势,而斑块密度、边界密度、蔓延度和聚集度指数呈现出增大趋势,反映了该区域内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各组分的复杂性降低,大斑块增多,各景观之间的不均匀性增大,不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974.
曾祥坤  李贵才  赵新平  罗婷文 《资源科学》2009,31(12):2130-2136
尺度效应是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一个鲜有涉及的领域,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考察了利用地均投资额和地均产值两个指标在街道、地块两级尺度上对全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结果,经过比较证实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尺度效应是客观存在的。文章还通过计算用地的数量结构和格局指数进一步探讨了用地空间结构对尺度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用地数量结构对更高尺度空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起主导作用,但用地空间布局却决定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表现形态;在用地数量结构相似的情况下,用地空间布局中的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整体集约利用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土地管理中,应考虑尺度效应的影响,尽量避免仅从单一尺度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975.
内蒙古通辽地区农牧民生活用能现状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丽  夏建新 《资源科学》2009,31(12):2101-2109
能源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地区农牧民生活能源使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当地能源利用现状,发现了农牧民生活用能的4个特点:①严重依靠秸秆和畜粪等低级传统生物质能源,大部分地区此类能源的消费量达70%以上;②能源消费水平低,调查各地的人均能源消费量都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1.09t标准煤;③能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多使用传统的土炕和火灶,燃烧效率低下,只有6%~10%,造成严重浪费;④环境污染严重,直接燃烧秸秆、薪柴和煤炭产生CO、SO2、PM10/25、NH3 等并使氮、磷等元素流失致使土地土壤肥力下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种生活用能现状的3个驱动力: ①传统生活方式 ;②经济 ;③政府政策。最后,提出了解决内蒙古通辽地区农牧民用能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6.
新疆伊犁新垦区农业土地利用优化方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秀红  杨阳  张宏业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09,31(12):2024-2028
通过分析2008年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利用状况,未来农林牧土地利用优化涉及的土地为原有的耕地、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中的沙地和盐碱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中的沼泽地为试图控制其面积不变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维持农业持续发展,在大农业结构优化中,草地和农田防护林的比例应逐渐扩大;在种植业优化中,以粮食作物的生产利润为目标函数,同时以保持粮食作物基本单产量和传统农作物基本播种面积比例为约束条件。在大农业结构优化中,较理想的农林牧比例大致为4∶1∶5。在种植业优化中,稻谷、小麦、玉米和豆类4种粮食作物的种植比约为:1∶4∶3∶2。  相似文献   
977.
基于系统协调度的武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艳  于婧  胡静  叶宗达 《资源科学》2009,31(11):1934-1939
本文利用1998年~2008年武汉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从状态、时间两个层面开展了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总体评价,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稳步上升,其中1997年~2002年处于初等集约利用水平,2003年~2007年处于中等集约利用水平,2007年接近高等集约利用状态,综合指数和5个子系统都朝有序方向发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影响较大的为土地利用结构集约和土地利用强度集约两个子系统.2001年、2002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复合环境系统协调度为负.系统出现无序化发展的征兆;1997年~2007年,Moran's 1值表明武汉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其中2007年的值最高,空间集聚特征最明显,而2001年的值最低.该结果对指导武汉市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利用方式由低效益、粗放式向高效益、集约化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8.
大学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是大学城建设的目标之一,在具体实践中,大学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通过对广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障碍因素分析,寻找问题解决办法,从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建设技术平台和文献保障体系以及交通、资料回收信用保障等方面入手,构建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内容,为大学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9.
1949年以来我国档案展览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展览作为档案宣传和利用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扩大档案工作影响、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1949年以来,档案展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值此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对我国档案展览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分析,对于进一步深化档案宣传和利用工作,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意义] 大数据下中小企业对竞争情报网络信息源的依赖性不断上升,但存在使用障碍。本研究旨在探究大数据下企业竞争情报网络信息源的使用行为,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基于经典信息源分类,针对现有研究不足,创新性地将大数据下竞争情报网络信息源分为社会化媒体类、互联网公开类、互联网商务类。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体类网络信息源的重要性增强,但传统信息源的作用不容忽视,质量是影响网络信息源使用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