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2篇
  免费   1017篇
  国内免费   829篇
教育   12909篇
科学研究   773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732篇
综合类   840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493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669篇
  2020年   817篇
  2019年   588篇
  2018年   431篇
  2017年   525篇
  2016年   679篇
  2015年   774篇
  2014年   1472篇
  2013年   2291篇
  2012年   2181篇
  2011年   2288篇
  2010年   1479篇
  2009年   1209篇
  2008年   1438篇
  2007年   1689篇
  2006年   1707篇
  2005年   1551篇
  2004年   1300篇
  2003年   1176篇
  2002年   957篇
  2001年   668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96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体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应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直观认识,形成动作完整概念;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运动技术要领,接受更多有关的知识。文章着重对多媒体技术特别是教学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一试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2.
文章从截拳道的技击思想、技击原则两个方面对其技击艺术进行了探讨,进而以此技击艺术来对照武术动作的练习,以期为习练武术者在练习武术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63.
为厘清产业碳排放的总量和特征以及因产业关联产生的具体碳转移机制,以明晰碳减排的科技创新路径,从产业关联的视角,以广东省11个产业部门为例,基于2017年广东省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能源消耗量数据,运用改进的假设抽取法测算其碳排放总量,分析碳转移特征和能源消耗的产业关联性。结果表明:(1)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的直接能源消耗总量最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单位能源消耗最多;(2)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转移输出碳排放量最大,采掘业的间接碳排放量最多;(3)机械设备制造业和建筑业是吸收碳转移最多的两个部门,且主要输入部门为机械设备制造业和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因此这两个主要输入部门为推行碳减排的重点产业部门。最后根据研究发现,从给出重点产业碳减排绿色科技发展路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路径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强政策法规导向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64.
深入探讨技术系统演化的微观动力机制以及技术系统结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促进企业把握技术系统演化规律、识别技术系统演化主要要素,从而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从技术系统功能结构出发,运用功能结构建模与佩特里网(Petri net, PN)结合的动态功能分析方法,以共享单车为例,利用从智慧芽专利数据库检索出的相关专利文本,构建以功能树形式呈现的技术系统功能结构;并引入时间维度构建随机佩特里网(stochastic Petri net,SPN)模型,从稳定概率、库所繁忙率和变迁利用率三方面反映技术系统演化的主要功能要素,通过仿真计算不同条件下各功能模块变化对技术系统的影响,得出需要优化反馈车辆状况和更新或升级软件两个关键功能。实证结果表明,技术系统的核心功能导致技术系统演化,识别关键核心功能有助于把握技术系统演化的重点和方向;SPN模型可以用来识别驱动技术系统演化的关键功能动态元素。  相似文献   
965.
目前缺乏从技术转移本质与特征理论视角研究技术转移发展对策,为此,系统分析技术转移的驱动因素、运动机理、构成要素与过程等4个本质维度,以及利益性、势差性和重复性等3个特征维度,比较研究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技术转移发展实践。研究显示,美日韩政府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起引导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案、法律和计划等,保护有关参与者利益,制约技术转移的无限制重复;长期稳定的较高水平R&D投入产生大量可供转移转化的技术成果,并在国家宏观层面整合的科研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技术转移势差;通过建立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组织、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商业孵化器等形式的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多主体联合,驱动技术转移运动。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技术转移逻辑框架,提出加强政府引导与制度创新等推动中国技术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6.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VR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优势,重点介绍了5种主流网络VR技术的性能特点和应用状况,同时论述了VR技术与教学相互促进和推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7.
未来八年我国体育科技、教育发展的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体育科技、教育体系是科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相当的体育科学技术学科是科学技术母体学科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渗透而形成的,由此构成了体育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21世纪现代奥林匹克的进一步发展,将更加需要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渗透,而在我国举办奥运这一新历史环境下,国家创新体系将延伸成为体育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使体育科学体系出现个体学科突增发展、学科群落拓展优化的趋向;体育教育传播体系将更加开放、普及和优化,使各类高等教育体系出现超前创建体育新专业契合社会化、健康服务需求的态势。  相似文献   
968.
该文基于文化认同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田野调查与专家咨询,探析如何通过数字技术驱动和建构丝绸之路民族体育文化认同。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颠覆了传统信息流通的方式,满足了受众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知需求。数字技术带来的时空一体化,有效推进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共享,有望弥合民族文化鸿沟,塑造"他者"认知的想象空间,推进丝绸之路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建议以数字驱动、体验交流作为技术支撑,以中国主导、多边合作作为建构的主体,以民间体育文化交流、赛事品牌打造进行内容建构,多管齐下,共同打造民族体育文化数字空间,增进丝绸之路民族体育文化认同,助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969.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体育科技产业海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政治与经济发展的种种变革促成了今天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态势,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国际文化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下,经济全球化已从一种“趋势”发展成为了今天的显示,这种新态势迫使各国都在开发市场的同时,努力输出自己的产业,提升自身在全球化中的影响力.我国体育科技发展水平在举国体制的支撑下迅速发展,如同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一样,在很多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以人才和软科学输出为先导,带动实体产品的输出,同时,加强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统一开发与把握,是我国体育科技产业海外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70.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ditions of the manufacture of low‐cost technology in China with the examples of ‘pirated’ VCD players, ‘no‐name’ DVD players, and Shenzhen’s development as a techno‐urban city. It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ultural logic of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OEMs) and argues that the various transformations and deflections that are derived from ubiquitous OEM experiences have gone beyond the original model of an authorized OEM, experiences that are to some extent embodied in the transgression of brand name and patent hegemonies, which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high technology companies. OEM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China’s current imperative and uninhibited development of low‐cost technology capitalism. ‘Made in China’ signifies the production of any product, legal or illegal, for trans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giants or domestic technology manufacturers. Learning to ‘become an OEM’ in China has partly resulted in excessive technological mimesis that may be part of an unauthorized, underground economy that is based on low‐cost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Shenzhen experience, part of this study will show industrial production‐oriented OEM cultures in which illegal operations and counterfeit trade are incorporated, even in city projects that are shared by municipal governments and Chinese technological companies, and undergo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consumerism, and urb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