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081篇
科学研究   20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0篇
综合类   7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滦河流域文明曾经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内容,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高潮,作者仅就清代康乾盛世以前的五次高潮做概述和简评。  相似文献   
22.
“我”是一个鲜明地标志主体意义,能产生特殊抒情效果的符号,李白诗以“我”字领起最多,其使用频度在唐代诗人中最高,这一突出的创作现象反映出李白诗歌强烈的自我确认意识,折射出浓厚的狂放色彩,体现出李白的自我主体意识的高扬在盛唐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23.
随着21世纪到来,闻一多的事迹正从历史事件变为文化符号。其独特性在于:一方面承继屈原为代表的古代理想人格,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爱国精神;一方面又力图求新、求变,推动社会变革,追求“明天会更好”的陌生理想。这是中华民族与西方文明迎头撞击并纳入世界格局后不得不作出的艰难回应。闻一多不惜以死抗争的献身精神,把推动民族进步的努力变成了一种非凡的使命,其作为文化符号的独特价值,必将转化为民族文化传统的新的资源和象征,从而连接了传统与现代,昨天与今天。  相似文献   
24.
在诗词中,语符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作为表达思想的工具,指称事物、构建意象是语言在诗词中的主要功能。而意象的选择、组合的形式在诗词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语符的选择组合和对意象的润饰作用,直接制约着意象表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5.
步枪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联系数、关联度、模糊综合评判以及层次分析方法分别对两代(共10种)冲锋枪和自动步枪作战效能的评估和排序进行了讨论,并对其作战效能和技术水平进行了判断.所得结论对了解我军装备的先进程度,适应新时期军事科学和战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十七年诗歌"中的"工农兵"意象是一种"吊诡"的形象符号,一方面它以"完型化"形象符号照亮新的"民族国家精神",另一方面又遮蔽了"真实"世界里"工农大众"精神形态的复杂性;一方面它确证和巩固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又使诗歌陷入"公式化"的俗套而诗人则成为符号"软暴力"的对象;一方面它让"工农大众"在虚拟镜像中获得"翻身做主人"的政治文化快感,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符号的迷狂中丧失精神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7.
我国城市建设日益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招贴艺术在城市视觉形象塑造中尤为重要。概念性、归纳性、思想性、创意性的图形语言在招贴中应得到灵活应用。将这种设计思路引入福州市视觉形象招贴中,突破以往将实景图片作为招贴主体的创作理念与单一的设计套路,转向更富内涵与创意的设计方向。在图形生成运用的过程中对福州市本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提炼与归纳,让招贴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色彩,提升招贴对福州市视觉形象塑造的艺术性与创意性。  相似文献   
28.
作为童话从民间走向文体自觉的标志性人物,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从民间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素材。树作为丹麦民间传说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不仅丰富了安徒生的童年经验,也是他成年思悟的深刻表达。在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树”成为作家对于自我生存的思考与回答。本文试图探索其童话中充满象征与隐喻的“树”的意象,以期寻求解读安徒生童话的新的角度和途径。  相似文献   
29.
语气副词“势必”由非词的分立的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在古汉语中“势”与“必”共现有四种句法类型:其 “势必” VP;主语 “势必” VP;小句 “势必” VP;“势必” 小句。在这四种句法类型中,“势必”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三个:“其势必”中的“其”由指示代词转向人称代词;“势”的实指义虚化;“势必”居小句首表示一种主观态度。根据上述标志,“势必”作为副词形成于魏晋南北朝与唐宋时,完全成熟于元明清时期。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势”的意义虚化,与“必”融合为一个复音副词。  相似文献   
30.
卡西尔于《人论》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文化哲学体系",以研究人的问题为目的,提出了对人的问题的看法和定义: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笔者就其中一些内容引发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