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鲁迅在《祝福》中塑造了祥林嫂这个生活在封建宗法社会低层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宗法礼教所造成的,同时也是其自身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文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祥林嫂的悲剧进行分析,试图展现特定文化语境下中国女性的历史命运,及整个社会群体的命运。  相似文献   
22.
反封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提出了肃清中国的封建主义残余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必须立足于让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 ,必须以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为基本战略措施 ,必须把反封建同批判资产阶级和其他腐朽思想相结合等一系列方法论原则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反封建斗争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鲁迅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站在时代的峰峦之巅,以其犀利的目光俯视人生百态,洞察世间痼陋,面对几千年封建文化铸就的沉滞历史,毅然掮起思想启蒙的重任,对旧文化所作的透辟的剖析中显露出深刻的批判,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把揭露的矛头指向一个足以消蚀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封建文化系统这个黯然灰冥的黑洞。孔乙己是由腐烂发霉的封建科举文化制造出来的可悲的殉葬者,丁举人则是这种文化的自觉的维护者,在社会关系中构成了对立的两级,但作为封建贵族文化的追求者,却在相同的精神内部的关系上,用各自的行为方式作出了不同角度的否定,从这一点来说二者又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4.
<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悲剧实质上是焦母在封建礼教的背景下长期寡居后情感变异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形成的.  相似文献   
25.
明治维新后 ,日本留下诸多封建残余。这些封建残余 ,在当时日本仍处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 ,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日本政局逐步稳定 ,经济逐步复苏 ,这些封建残余便迅速异化为军国主义的工具 ,给亚州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2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陈天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华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宣传家。他的思想主要包括反帝爱国思想、反封建民主革命思想、史学思想、哲学思想及教育思想等。而反帝爱国思想是其思想的主体部分。研究他的生平及其思想对于进一步研究辛亥革命乃至中国近代史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7.
"封建主义"一词具有多义性,这一概念的学术史是由狭义封建主义、广义封建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封建主义概念这三大理论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构成的。狭义封建主义概念源于16世纪法学家对西欧中世纪"封建法"的研究,专指封臣制和封土制。广义封建主义概念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形成于启蒙思想家对中世纪社会的批判,由此这一概念代表整个中世纪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封建主义概念源于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封建主义至此具有生产方式的含义,代表社会形态演进的一个阶段。三大封建主义概念都有各自的学术功用,它们为认识前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无需再以"封建"的本义否定这个词的其他含义。  相似文献   
28.
许下屯田是东汉末年曹操在统一北方过程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成功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粮食供用的问题,并对全国的屯田活动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为曹操"摧灭群逆,克定天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魏武之故事,得到后世长时间的效仿。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绅士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但史学界在绅士的涵义、地位和特征等问题上颇有争议。绅士是封建社会中具有一定功名或职衔、介于官僚与平民之间的一个在野特权阶层。绅士主要是依靠封建统治者所赋予的政治特权,并凭借自身在思想文化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而成为“一个统治中国社会的特权阶层”。它具有封建性、权威性、地方性、流动性、在野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0.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了一系列悍妇形象,她们一反传统社会中"夫为妻纲"的伦理道德,成为"丑"和"恶"的化身.这中间不乏现实因素,亦可视为男权制度下女子所进行的另类反抗.但是,从蒲氏对悍妇的变形描写中可看出其思想上的男权主义观念.他对笔下的悍妇们实行了批判与"挽救"的政策,体现出对夫权制度的崇尚与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