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37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BD08679号氏族谱文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士族发展的重要原始资料,备受学界重视。学界关于此文书年代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至今仍有不同观点。此文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文书的编撰年代做进一步的研究,认为该文书的编撰年代在唐朝初期,以贞观八年(634)最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2.
研究了敦煌变文《庐山远公话》中“来”的多种用法,分析了“来”用作动词、助词、语气词的不同语法特点。特别指出一些人们熟悉的词语在《庐山远公话》一书中被赋予了新义,丰富了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3.
通过考释敦煌写本P.2966、P.3363《籯金》的内容、分卷及篇目可知:这两种写本应是同一种《籯金》的不同抄本;百篇五卷的卷次分布不是按照内容进行划分,而是按照规模平衡划分;从残存的事例附注内容可知,叙述文字与唐李若立编著《籯金》(S.2053V等)、敦煌张景球改编《略出籯金》(P.2537等)都不一样,应该是吐蕃时期敦煌阴庭诫改编《籯金》的抄本。  相似文献   
134.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敦煌石窟中的隋代壁画技法:1.隋代壁画位置格局是因内容而有等次之分,随观众视线移动排列;2.横长条幅,上下分栏、左右并列是隋代壁画构图的主要样式,以佛、殿堂建筑为中心的经变画构图正在形成;3.西域遗风与中原新风在融合中创造出新的人物样式;4.敷色逐渐转向以华丽明快的色彩描绘现实景物,线描随物象造型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5.
汉简中有多枚关于敦煌地区水利的记载,对复原汉代敦煌地区的水利建设及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汉代为保证敦煌地区屯田的顺利开展,兴起了一个水利开发的高峰,既包括明渠,又包括井渠的开凿,既有官渠,又有民渠。与之相应的水利管理系统也逐渐形成。简文中出现的"主水史"、"水长"、"东都水官"、"东道平水史"等水利职官,为研究汉代地方水利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敦煌地区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水利管理系统,反映出水利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6.
“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7日-11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1篇,与会的60多名敦煌学专家围绕敦煌文献的考释、唐五代宋初敦煌政治经济史、敦煌宗教史和敦煌文学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将大大促进转型期的敦煌学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7.
敦煌艺术再生既是新的艺术品种和艺术流派的产生,又是经典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价值增值。敦煌艺术再生,既是艺术的再创造和文化的自我增值,是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化全球”的先声,同时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敦煌艺术的再生机制在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艺术张力和人为的发掘提炼,以及市场运作。对敦煌艺术再生问题的研究应该从哲学、美学、宗教.门类艺术的不同角度,运用典型分析法展开。  相似文献   
138.
本即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对敦煌写本《佛说地藏菩萨经》中的几个俗字进行了辨识,并且进一步考证出这些俗字字体演变的原因和轨迹。  相似文献   
139.
佛教兴起数百年之后,才在公元一二世纪产生 了西方净土信仰。但在印度、中亚,我们几乎没有发现有关西方净土信仰的文献资料和实物 资料。在中国,西方净土经典早在二世纪时就有汉译本,而明确的西方净土信仰开始于4世 纪,从5世纪起普遍流行于僧俗间,西方净土信仰成为中国佛教的主要特色之一。敦煌的西方净土图像晚于中原,但在唐宋时期却成为绘制最多的一种图像,敦煌有关西方净 土的文献资料和图像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净土信仰的具体形态。本文比较全 面地介绍了敦煌西方净土信仰的基本资料和研究史。  相似文献   
140.
“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是司马迁对《史记》取材的概括。这一原则在《五帝本纪》的取材中表现为“择其言尤雅者”。《五帝本纪》典型地展现了这一原则的贯彻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表明了司马迁的学术态度。同时,这个过程也反映了《史记》取材的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