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71.
孔令云 《兰台世界》2021,(3):111-114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从民间收集的清末民初戏曲抄本,经过上百年的流传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絮化、污染、破损等现象,已经无法翻阅.针对每本剧本不同的受损情况,通过认真地分析研讨,制订出不同的修复方案,分别采用水洗去污、挖镶、金镶玉等不同的修复方法,对其中部分抄本进行整理、修复,使其得到了治理性保护.  相似文献   
72.
当前南阳玉文化产业存在着诸多问题,高层次人才短缺,市场不规范,缺乏名牌效应,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建立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保证人才的充足;规范市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玉文化内涵;政府明确开发战略,实现南阳玉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3.
玉雕工艺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玉回云南"是近年来云南省吹响的产业号角。结合发展形势需要,我省高校纷纷开设了宝玉石鉴定、加工及营销管理方面的专业,有效地缓解了宝玉石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然而,宝玉石专业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推行校企合作、校政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师资队伍建设向双师型的改革,推行科研服务教学,服务市场的理念改革,推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工学结合的岗位对位模式改革,推行灵和多变的工作室制化教学模式改革,推行班级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职业对位改革。全面实施开放办学,让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三大高校功能在宝玉石专业建设中得到充分而个性的展现。  相似文献   
74.
张亚南  郑家琪 《科教文汇》2012,(35):200-201
近年来首饰设计师们在内容、题材、材质等方面都在寻求中国古代文明的文化内涵.玉石作为中国人情有独钟的材质,历朝历代乃至当今社会都视为家中的宝物.所以古代的中国玉文化带给我们饕餮的文化盛宴.以中国古玉中丰富多变、具有深层文化内涵的云纹纹饰为题材,研究古玉云纹的宗教影响、内容分类以及历史渊源,来探索其对于现代首饰设计在内容、形制、题材、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突破创新表现.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新疆和田玉开发利用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新疆和田玉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新疆和田玉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6.
县乡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已经严重影响到基层财政经济的平稳运行。如何加强和改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本文深入剖析了县乡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并从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加强政府债权管理,及时清偿到期债务等方面,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7.
“定+(所+动)”不能准确地反映“名+所+动”的结构关系;名词不可以做“所+动”的定语,“所+动”亦不可以独立为“所”字词组,更不可以为名词所修饰。“名+所+动”应是一个主谓结构加入“所”字的“主+所+谓(动)”式的“所”字词组;“主+所+谓(动)”是先秦书面语中“所”字词组的两种基本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78.
东汉时期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又是对前代文化进行系统全面总结的文化宝库,从《说文解字》玉部字入手,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汉代以前的玉文化做简单的总结和阐释。  相似文献   
79.
三星他拉碧玉龙被誉为“华夏第一龙”,是红山文化的显著标志。追要溯源,前红山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和巨型摆塑龙、陶塑龙片表明查海遗址是玉龙的源头。红山先民雕磨的碧玉龙独具一种升腾、高昂的气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80.
禹合诸侯于涂山,为其父鲧死而升化的埠渚之旁山,本夏人圣地,在故陆浑县南,略可当《山海经&;#183;中山经》之堵山,《水经&;#183;伊水注》之孤山,在二里头夏文化区的中心地带;禹娶之涂山氏,本为蜀山氏,在汝颍上游至南阳一带,以独(蜀)山为宗山,考古文化上属二里头文化的南部地区,两族世为婚姻,故禹与涂山氏能“通之于台桑”,幽会于桑间陌上;涂与蜀、堵、浊、独等古音相近,又都和禹牵联在一起,口口相传混而不辨。有关涂山的研究,大多是猜测或以理度之,缺少综合性的历史分析,这是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