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98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任务、学习者互动和二语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角度和社会文化角度综述学习者互动和二语习得之间关系的研究,讨论各种类型的交际任务在互动和习得研究中的作用,提出今后互动和习得的研究应采用更宽泛的角度,将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32.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角色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我国当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却普遍较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调整传统的教师角色,承担更多更重要的新角色。教师角色的调整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和途径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3.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成教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成教学员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人格特征。由于成教学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其心理状态和普通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压力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各种困惑,学校加强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力度和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4.
构建策略型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问题解决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当今教学心理学中的重要的研究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的不断增长,学会学习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帮助受教育者学会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使之成为策略型学习者,增强其问题解决能力,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5.
36.
成功地进行英语教学是每一个成人学习者以及教学工作者所追求和努力的目标。但实际情况是投入和收效不成正比,这成为困扰成人英语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图从研究学习风格的角度来探讨成人英语教学,从而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7.
互联网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正越来越受到欢迎。构筑一个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平台,对提高和改善外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38.
该文以图式理论、元认知理论和积极加工理论为依据,采用微变化的研究方法,以华南农业大学122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就自我提问策略对中国大学生外语阅读理解的效应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自我提问策略能够促进中国大学生外语阅读理解;通过自我提问策略培训,阅读水平较低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收获最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与他们能提出的问题类型显著相关,提出问题的认知水平越高,其阅读理解水平越高,反之亦然;对外语学习进行自我提问策略培训能够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以语言顺应论为依据,对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语码转换是师生双方在作出语言选择时,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语境因素进行顺应的结果。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功能对于英语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0.
As the last century closed, and a bright new millennium dawned, the concept of ‘student voice’ within education emerged as something to be ‘identified’ and ‘captured’. In effect, it became reified and driven by a raft of government and institutional policies and strategic initiatives; initially within the compulsory sector, but soon followed by the post-compulsory sector as the 2000s moved on. In an increasingly quasi-consumerist environment, a mechanism had emerged with potential to ‘measure’ student satisfaction. Institutions quickly took up the ‘call to arms’, assigning responsibilities to ensure there was evidence of ‘student voice’ engagement; but there was no conversation with the ‘students’ about how this was experienced by them. This concept had become a ‘portmanteau’ term; a ‘catch all’ competing between two narratives—student voice as democratic and transformational; and student voice as ‘policy’ and strategic initiative. Formal research that could contribute to this discussion has been sparse and this paper takes a critical stance to the literature and policy, explor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student voice and proposing a research focus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involve students in a discussion about how their voice is heard, and for what purpo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