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谈小说《人生》的爱情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小说《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与刘巧珍和黄亚萍的爱情,从结果来看都是悲剧。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文化上的差异和环境的变化。高加林与黄亚萍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城乡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2.
明中叶山西汾阳数学家王文素所著《算学宝鉴》中存有大量算学诗歌,用韵十分灵活,基本不遵平水韵。经过系联、分析韵脚字,归纳为14部,同时得到若干特殊韵例。参照现代山西方言,结合其他文献资料,《算学宝鉴》用韵反映了16世纪汾阳方言的若干特点——阳声韵:臻深曾梗通摄通押,宕与曾梗通摄通押,咸山摄合流;阴声韵:之灰通押,支鱼通押;入声韵:塞音韵尾合并,喉塞音-.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43.
历年来人们多把《采葛》中"如三秋兮"之"秋"与成语"一日三秋"之"秋"等同,皆训为"年",如此则"如三秋兮"与下文"如三岁兮"语意重复,与全文的层递结构相矛盾,当属误训。而或揣度孔颖达所作之疏而训"秋"为"季",句意虽通,却只是单纯从义理出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理据不足之嫌。今试从上下文语境、结构特点及古今用例等方面对此"秋"训"季"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44.
从出土非文字材料运用看《尔雅》研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土地下材料包括古文字材料和非文字材料,这些非文字材料也可以用来对《尔雅》进行“新证”研究。利用这些非文字材料可以订正《尔雅》的不足,同时还可以检验《尔雅》对一些词语训释的正确性。我们在对《尔雅》等传世古籍的整理工作要重视非文字材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王仁裕笔记小说《王承休》的文体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仁裕笔记小说《王氏见闻录》中的《王承休》一篇,长达4000余字,其主要内容以一篇长赋和诗歌唱和为主。是唐代史传派小说和辞赋体小说的合流,在小说的杂体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6.
《韵会定正》为明初孙吾与所作的韵书,此书久已亡佚。现存《永乐大典》和《洪武正韵》保存其部分反切。通过考证,《韵会定正》音系共29声类,其声类系统的特点主要有二:保留全浊声类,但将大量全浊音字归入了清音;知照组声类合并,禅部分和澄相混,禅部分和船相混的情况与《洪武正韵》相似。  相似文献   
47.
契诃夫完成于1903年的剧本《樱桃园》可以视为20世纪现代戏剧的开端。在戏剧中,作家借助于一个“樱桃园的易主与消失”的故事,采用打破传统的艺术手段的方式揭示了当历史的脚步总是前行、时代在按着历史的法则前进时,人类不得不面临许多痛苦,不得不与一些美丽但陈旧的事物告别,不得不去抉择物质和精神在人们生活中所拥有的比重这样一个现代意蕴极其深厚的主题。  相似文献   
48.
何逊卒于何年,史传无明文记载。学术界一般据《梁书》本传“除仁威庐陵王记室,复随府江州,未几卒”的记载等,将其卒年定于天监十七年(518)或十八年(519)。但何逊《赠江长史别》之诗却写于天监十八年秋,《赠族人秣陵兄弟》之诗写于普通三年之后,《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之诗写于中大通五年八月,何逊不可能卒于天监十七、八年,而是卒于大同元年(535)四月之后,大同三年(537)春正月之前,他有可能参与过《文选》的编撰工作。  相似文献   
49.
刘勰的文学批评观是针对轻浮绮靡的齐梁文风和当时对同部作晶褒贬不一的背景提出的.他的文学批评的客观标准是贯穿于“六义”到“六观”之中的系统批评观。“六义”是宗经的效果.“六观”是考察方法.两者都不能独立成为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刘勰认为,要正确评价作品。要综合从“六义”“四事”“三准”“六观”这个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批评方法。“六义”“四事”“三准”“六观”互相联系、互相阐释.它们围绕的核心“情、事、辞”就是刘勰真正的文学标准。刘勰不论是谈文学创作,还是谈文学批评,都是从“情、事、辞”的角度来衡量的。并以其它文学批评元素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50.
在周代,尤其是西周,天子既应该按家庭行辈制度对父亲的兄长称“伯父”,又要按职官礼制对于二位方伯称“伯父”;既应该按家庭行辈制度对父亲的弟弟称“叔父”,又要该按职官礼制对各位州伯称“叔父”。由此也可见,《逸周书.本典解》成王称周公为“伯父”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