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88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9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的关注阶段发展现状不理想。导致不理想的因素主要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地位、专业素养及绩效考核制度。社会、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引导信息技术教师的关注阶段向理想的趋势迈进。  相似文献   
412.
战国时期忧患意识的范围呈扩大化趋势,由早期关注自然而转向关注社会现实,注入了更多的社会因素,它有着忧患主体的多层次性。这一时期,“士”群体的忧患意识颇为活跃,忧患内容丰富多彩,它注重忧患意识发展的继承性与连续性,以反映兼并战争与中央集权之现实为聚焦点,关注国运民生,有着很强的理论色彩。  相似文献   
413.
本文就当前高校考试和应试的现状,从上课、考试命题、监考、评卷和补考等环节论述了高校要给予大学生一些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14.
在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深刻的社会转型中 ,作家于坚恪守自己的信仰与追求 ,在众多洋溢着自然色彩、充满了人文关怀的作品中 ,深刻地袒露了他亲近自然、回到事物本身、关注人类命运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415.
教育终极关怀自身存在着种种的局限:虚空的完美性,缺乏理性的浪漫化倾向和人道化中的反人道化等。它不可能解决中国教育现代化中出现工具化、功利化、规训化和压制化、异化等问题。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挖掘现实教育中的“理想因素”,理性地重新定位教育终极关怀,寻求中国教育现代化自己的路径,以确保教育健康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极关怀”和“最大关怀”。教育终极关怀始终是对现实教育的现实关怀,始终和功利化的教育相连,始终是处在两极的张力中的对现实教育的健康而非“完美”的追寻。理性的教育终极关怀是处在历史境域中的教育的不懈的追寻而非对教育的一种绝对价值的阐释。  相似文献   
416.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是一门人文色彩很浓的学科,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到引导人的终极追求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表层往深层推进的过程。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应从关心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提升精神品位、丰富心灵世界,唤醒主体意识、塑造独立人格,培养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境界,建构精神家园、引导终极关怀等几个层面来全面推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17.
鲁迅从“立人”出发,发掘出国人灵魂中的精神胜利法给人看,关注的是国人灵魂的负面;“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关注的是国人灵魂的正面,二者互补整合为国人灵魂的重铸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阿Q与翠翠分别是体现这两种关怀的艺术典型,而“未庄”与“湘西”则既是典型环境又是一种象征。鲁迅是直面人生的对灵魂真切冷酷的关怀,沈从文则是憧憬未来的对灵魂的理想化关怀。  相似文献   
418.
彭雷生 《培训与研究》2004,21(6):107-108,F003
高校学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拓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强化学报编辑的读者意识,深刻把握读者的心理需求,并以此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相似文献   
419.
曹雪芹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尊重读者的阅读选择,能和读者平等相待。他重视作品的愉世功能和审美功能,体现了“著书当为读者谋”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420.
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凸现了应试教育体系中精神关怀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缺失。随着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学生的精神关怀转变为包括学习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的现实关怀,以及对生命意识和健康心理为主要内容的终极关怀。要实现关怀的转型,改革必须从宏观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向微观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