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44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63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尝试,仅推行百余日,就夭折了。究其原因,在于政治认同的缺失。它具体表现为政治权威认同缺失、政治领导核心认同缺失、政治价值取向认同缺失、政治策略认同缺失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2.
本文评论了刘文典、徐复、祝廉先三家校诂<文选>的成果,指出他们的贡献与不足.认为他们在<文选>学史上亦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3.
盛唐诗人李颀一生中的许多时光是在隐居中度过的,然而他的归隐却是在仕途无进、久沉下僚之后的无奈选择.归隐田园后的诗人并没有忘怀时世,他为怀才不遇者鸣不平,劝勉友人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自己也从未放弃出仕的希望,这也正体现了身处盛世之中的诗人们的一种隐居心态和状态.  相似文献   
164.
"看起来"、"看上去"和"看来"都可以表示一种主观判断.三者有时可以互换,有时不能互换,这是由三者的语义侧重点不同决定的."看上去"更倾向于表象观察的结果,更多地体现出某种评价意义;而"看来"更倾向于逻辑推理的结果,更多地体现出某种推测意义;"看起来"则居于二者之间,既可表推测,也可表评价.  相似文献   
165.
王建华 《科教文汇》2013,(4):203-204
本文就河南省旅游形象发展演变及河南省旅游形象定位的现状展开,探讨河南省旅游形象定位问题,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成功及其影响无疑给其准确的旅游形象定位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6.
潜邸旧臣是宋真宗朝的重要政治力量,它由真宗任开封府尹、亲王、太子时的官员随从组成.这些人文化素质较高,文官数量较多.但武将官大而无功,文臣无为而因循,没有趁和平的有利形势,改革政治,发展生产;而是和真宗一起延续、因循太宗后期的保守政治,给之后的宋朝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7.
康熙帝早期中式肖像艺术思想主导了宫廷肖像艺术活动,探究其早期肖像艺术观是深入研究康熙朝宫廷肖像艺术史的基础。 从文物和第一手文献史料出发,分析康熙帝早期中式肖像艺术观的内容、特点与影响。 首先,康熙帝的早期肖像艺术观以满族文化为本,通过宫廷肖像艺术传达巩固满族文化传统的信号。 第二,青年康熙帝借肖像艺术强化政治联姻、荣宠臣子、宣扬教化,以巩固其政治统治。 第三,康熙帝年轻时追求正面肖像构图的庄严感,喜欢写实性强的肖像画,支持宫廷肖像艺术风格多元化发展。 康熙帝的早期中式肖像艺术观包含文化、政治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68.
黄帝铸鼎原与中华文明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豫西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的黄帝铸鼎原,从1978年—2003年的25年间,前后经过四次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参照地名学、民俗学材料,充分证明该处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笔者亲自参与了该地的考古调查,目睹了历次考古发掘,经过20多年探索、研究,对该地丰厚的文化积淀与炎、黄二帝开创中华文明历史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9.
对曾侯乙的身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考证,认为曾侯乙就是师乙,曾国与随国是一个国家的假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0.
初唐四杰的辞赋、骈文因被斥为“时带六朝锦色”而多不被人认同。这两种文体在事实上起到了开拓文学样式新路的作用。在辞赋的影响下,“四杰”的歌行呈现出铺陈展衍,纵横阖的气势;同时,辞赋中借事抒情的手法,赋予歌行一体以极大的语言表现力。而骈文的对偶、声像等形式方面的特点,被“四杰”运用于七言歌行,促进了“初唐体”的形成,也被推广到近体诗中,完善了五言律诗的格律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