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振兴中华"的口号最早是由孙中山提出来的,但实际上自嘉庆、道光以来,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家都具有一种强烈的振兴中华的使命感.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晚清思想家"振兴中华"的使命感缺乏认真总结.本文认为,晚清进步的爱国思想家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是建立在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的基础上的,主要体现在积极从事救亡图存的爱国活动,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投身于社会改革(或改良)和革命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先秦诸子思想与南北文化对屈原的思想和文学创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从屈原作品出发,考察屈原思想与文学创作对先秦诸子思想和南北文化的融合与贯通,继承与开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之演进与变迁中,大致存在两种不同类型之思想家,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英国思想史专家以赛亚.柏林"刺猬"与"狐狸"之著名划分十分相似,他们的是非高下也绝非用简单的激进与保守、进步与落后之类的标签就能界定,而应当运用年鉴学派之"长时段"理论来重新界定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且,正是这两种不同类型思想家之交相共同作用以及其与社会之互动,才真正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趋势与走向。  相似文献   
14.
开明士绅(绅士)这一历史群体,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属于中间势力的一部分。在抗战初期及中期,中共为团结开明士绅共同抗日,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抗战后期,中共的开明士绅工作出现了较明显的弱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7-3世纪,中国和古希腊在理性认知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在对认知目的设定、人何以认知的内在基设的设定、如何认知的方法论基设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自身文化塑造上的巨大不同,也就决定了各自对其历史道路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的学术思想是中国近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它继承了近代中国思想家的积极成果。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谭嗣同、梁启超、章士钊等都对李大钊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诸子之文首先是哲学著作,但其言说方式却并非定义明确、逻辑清晰的哲学表达,而是呈现出明晰不足、暗示有余的文学样态。这除了与作者的人格面貌有关外,显然不可忽略其深厚的哲学背景。在众多的哲学理念中,关注“幽玄意识”应该是诸子经典文本解读中一个可能的向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戊戌时期中国社会的主导秩序仍是科名秩序。趋新报刊能否成立和存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者在科名格局中的地位,因为这与他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密切相关。并通过对对《时务报》、《民听报》、《湘学新报》筹建过程这三个个案的对比分析加以了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思想界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西学东渐的加强,以及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化,导致西方各种学术思潮纷至沓来。其中古希腊罗马文化成为思想界介绍西方文化的大宗。辛亥革命前中国思想界对古希腊罗马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评述;对古希腊罗马政治法律的评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比较。其中,希腊文化是被评述的主流,而梁启超先生则为评述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先秦至今支配阶级、普通社会民众、教育思想家和教师眼中教师身份认同流变的系统历史考察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历史流变在因素维度上,大致呈现出如下特征:支配阶级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流变经历了一个由尊宠依赖到控制依赖再到协商依赖、由单一取向到两极取向再到多维取向的演变过程;普通社会民众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经历了一个由支配阶级到支配阶级中的被支配阶级再到普通民众、由自决生成到官方派生再到自我确证的演变过程;教育思想家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经历了一个由自负任我到自主利他再到自由为我、由普世观照至系统关注再到局关爱的演变过程;教师自身眼中的教师身份认同经历了一个由社会代表者到职业工作者再到日常生活者、由文化符号到文化中介再到文化交换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