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5686篇
科学研究   309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317篇
综合类   429篇
文化理论   51篇
信息传播   1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615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要走出美术教育的误区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转变家长的陈旧观念、抵制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为正确实施美术教育提供有力保证 ;再从更新教育观念入手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融入美术教育中  相似文献   
922.
Abstract

In Rad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mmon School (2011), Michael Field and Peter Moss argue for a radical alternative to the failed and dysfunctional contemporary discourse about education and the school with its focus on markets, competition, instrumentality, standardisation, and managerialism. They argue that it is necessary, if we are to progress “social alternatives” in education, to construct micro-histories of schools that have developed as “real utopias” through radically revising their practice. They call these micro-histories “critical case studies of possibilities”. In To Hell with Culture (1963), the art educator and anarchist Herbert Read returned to a theme he had been exploring since the early 1930s –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For him, “education” implied many things, but he saw modern practice as “socially disintegrating”. Instead, Read offered an alternative to the dominant discourse about education under capitalism in the 1960s which would create “that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which is the spiritual energy of a people and the only source of its art and culture”. To what extent was Read’s conception of education an ideal, a dream unfulfilled? Following Fielding and Moss this paper will seek to trace “critical case studies of possibilities” drawn from the past which reflect the fundamental connection identified by Read between school learning,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rt, and culture.  相似文献   
923.
19世纪以前,装饰艺术与艺术之间并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历史上许多著名画家包括拉斐尔和弗拉戈纳尔在内,都从事过装饰艺术的创作。在传统观念里,装饰艺术不过是指以手工制作的或生产数量有限的奢侈品。1791年西方才第一次使用“装饰”一词。19世纪的装饰艺术常用来泛指机器生产的小型艺术品和用于物品表面的艺术装饰,以后又被视为廉价产品生产的一个要素。现在,装饰艺术家既设计大批量的产品,也用手工方式制作个别的产品。可以说,只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装饰艺术与艺术的区分才明朗化。但富有戏剧性的是,近几十年来,许多艺术家通过装饰艺术作品参与当代艺术问题的讨论,结果使装饰艺术与艺术的界限又变得难以明确划分了。文章应用格式塔心理学来讨论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4.
清代前期,商业文化对文艺美术发展影响深刻,“扬州二马”与“扬州八怪”之间的文化互动的史实、缘由及其影响即为这方面的典型个案。对这一典型个案的考论,是正确认识清代文艺美术发展状况的一个有效途径,也可补正梁启超有关清代文艺美术“价值极微”的观点。  相似文献   
925.
中国艺术以形传神,这是中国艺术创作的原则,也是审美的原则,中国的绘画、雕塑、舞蹈、戏剧无不以这一原则为指导,这与西方艺术依形绘形的艺术创作和审美的原则形成了显明的反差。中国艺术何以如此必然地走向这一道路,是由于哺育他的是独特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26.
中国佛教美术的早期是一个漫长的引进融合阶段,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度佛教美术,尤其是犍陀罗美术的影响,但中国佛教美术的基点仍是本土艺术传统。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美术逐渐融合和减退了印度佛教美术强烈的肉欲和性感色彩,消磨了希腊艺术几何概括的形式,逐渐改变了印度化的雕塑,创立了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犍陀罗式的印度化雕塑也渐渐演进成汉式造型,“右开左合”的改良式偏衫更成为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特征。这些基本形象的改造既不失佛经本意,又易为民众普遍接受,真正体现了民族性。  相似文献   
927.
主要探讨北宋著名词人秦现《淮海词》愁情的形成原因、描写特色。挖掘《淮海词》在愁情表现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28.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理论和批评中出现的众多饮食譬喻,蕴含着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文学观念。这些文学观念的表达在譬喻的语境中更显自然、贴切、鲜活和生动,显示出譬喻性直觉思维的某些科学性层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理论别样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929.
伴随20世纪初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美术史界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留学潮。其中女性画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对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0.
郑鑫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3):124-127
美术创作中,“艺”和“术”具有不同的内涵。以大漆为主要煤介的漆画创作,要求每一位作者既要是成熟的画家又要熟谙漆艺的髹饰技能,必须具备漆艺技术与绘画技巧两方面的修养。在学习阶段,自觉地接受规律性知识的引导和启发,努力探寻“术”的真谛,在创作中,既尊重画种的语言规范要求,又强调内在情感的精神创造,使作品的“艺”和“术”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