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教师"课堂决策"是其"课程决策"在课堂教学层面上的体现。研究教师课堂决策对研究其课程决策的特征,以及影响其课程决策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及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由于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因素极其复杂,将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于教师"课堂决策"研究仍属空白。本文通过对实证研究案例的分析,探讨了两种质的实证研究方法,即"多例个案研究"和"质的内容分析"在外语教师课堂决策实证研究领域中的可行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52.
魏晋玄学常被学者们称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本文力图通过对魏晋玄学与西方后现代哲学在历史源流、对中心的消解与重建等方面的比较,指出魏晋玄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相背离的精神特质和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53.
教育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归属到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综合范畴。教育治理现代化涵括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主旨为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障碍、利益冲突、权力矛盾等从而实现教育强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理论特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政治学,依据教育规律和国情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有的教育治理模式。正确认识与推动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确立教育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优先地位;厘定和阐明它的基本问题域,即为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方法与过程和治理评价等要素及其关联。  相似文献   
54.
邓小平在领导宏伟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成功摸索出了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的改革型现代化模式。这一改革型现代化模式以改革作为内驱力,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其逻辑基点,内蕴着思虑周密的实现途径、逻辑原则以及实践目标诉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5.
在自然界或是社会领域,事物的发展大都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一般说来,事物自发的变化是由事物的内因所引起的,自发成分正是自觉的萌芽状态。同样的,世界最早大学的诞生,是由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出现了对人才的需要,于是大学就应时而生。我们研究大学的起源,目的是考察大学产生的背景,探讨早期大学的特征,比较中西早期大学的差异,并进而总结出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6.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及诸多社会问题。至于我国社会是否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问题,应当根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先富后富论”来评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并以此来做出全局和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7.
杨善洲精神,是杨善洲同志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指导,按照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要求,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精神实质集中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杨善洲同志的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艰苦奋斗是杨善洲同志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58.
法治之法应当是具有普遍性和优良性的法,包含了形式与实质的内涵。罪刑法定原则作为法治社会的一大重要原则,也应当在形式侧面和实质侧面上做到有机统一,从而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和弊害互克,并有效保证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59.
中国传统孝的本质是子孙之德,经历两大演变后与宗法政治结缘。传统孝文化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有利有弊。现代的孝是对传统孝的批判与继承,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是社会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维持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试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丑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中学语文教材中丑形象的内涵本质、审美价值、表现类型、表现形式 ,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审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