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96篇
科学研究   5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Computers in education have been around for more than 30 years. They have been the vector not only of diverse form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ut also of many new kinds of learning activities using software instruments. With the gradual trivialization of computer systems, the initially rather positive expectations about computers in education have progressively turned into more skeptical attitudes about the use of ICT. What is really working with computers in education? Was the investment worth the outcomes? The number of scientific studies focusing on these issues is huge. Most of their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either by very focused experiments on som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generally involving a limited number of students, or by surveys, taking into account large numbers of learners but with little control about the kind of activities that were actually organized. Overall, hardly any conclusive results about possible causal implications of using ICT in learning have been obtained and there is no evidence about the stability of existing results over time. This paper, particularl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French experience, draws attention on the specific case of software instruments. These instruments do not exactly aim at performing more efficiently existing activities, but lead to invent new learning activities better in line with constructivist views. It suggests that, besides studies about what works, more research is in order about how it works and contends that what will work in the future is linked to the capability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and their allies to collectively build and discuss new interrogations and solutions to pedagogical problems, which will sustain and regulate the many discoveries of innovators.  相似文献   
62.
介绍了环氧树脂胶的配制,修补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种类、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3.
针对地方高校环境类实验室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运行的难题,分析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建设"双一流"大学契机下对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管理体制创新,探讨构建"大平台,多资源,共运作"的共享平台运作模式,建立科学的人才、设备、安全、制度等管理体系,科学统筹、鼓励共享、特色创新,以提高共享平台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4.
通过书法与琴法(主要以胡琴、琵琶为例)的比较,从外在形式、内在联系、风格流派三方面分析了两种艺术的同理和不相似之处,并认为书学与琴学有互渗互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5.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实验室的关键设备,也是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资源。如何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度,实现大型仪器的高效率应用成为设备管理人员面对的重要难题;设计基于物联网的自主体系结构和大型仪器共享管理体系,采用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MVC)设计思想构建包括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3层架构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通过用户中心模块、统一检索和预约模块、集中式数据统计分析模块、刷卡收费模块和虚拟实验和考核等模块完成大型仪器的有效共享,实现大型仪器的科学共享和高效管理;并通过强化预约管理模式和加强实验技术人才培养来提升大型仪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从古至今,教师被看作是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师范院校的教师有必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观念,及其师资培训活动的模式。本文将着重讨论选择英语师资培训活动的评价标准,并阐述这些标准对培养英语准教师整体素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基于共享的科学仪器设备财务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投资购置的科学仪器设备,其财务运行机制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普遍收费、"以机养机",财政基本上不拨付运营成本,而美国则对不同用途区别对待,私人用途的按完全成本收费,公益用途的免费使用,由财政拨付运营成本.本文基于共享的理念,从科学仪器设备的收费管理和成本补偿的角度,研究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财务运行机制,并借鉴美国的经验,提出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8.
[研究目的]划分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工具,并可视化展现政策工具的演化路径,对于优化中国光伏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采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将1994-2019年的总共253份国家层面的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划分为供给型、环境型与需求型三种政策工具,以可视化的桑基图动态分析三种政策工具的演化路径。[研究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工具逐渐由供给型向环境型和需求型转变,并且三种政策工具间具有相互协同效应和高度的灵活性。基于对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工具的分析,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9.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产业创新链和政策工具两个维度构建了新兴产业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选取五个典型的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比研究了相关政策。研究发现:从产业创新链的角度,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必须结合产业的发展规律;从政策工具的角度,政策的侧重与完善必须瞄准产业发展的瓶颈;十个国家的政策样本表明,政策的完善程度与产业的发展实际基本一致。进一步,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加大供给端政策的出台力度、环境支撑端特别重视充/换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端采取"短期以公共交通为主,长期发展私人交通"的策略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0.
管好用好大型仪器设备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着重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大型仪器设备,提高其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