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雷达的文学评论与中国化批评诗学建设研讨会”于2013年6月1日在兰州召开,会议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兰州大学文学院等单位主办。李敬泽、贾平凹、程金城、赵学勇等评论家、作家、学者7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者分别从雷达批评的中国化风格、雷达批评的文学史价值、雷达批评与个性气质的关系、雷达创作和批评的关系、雷达批评的学术评价、雷达的批评家定位、雷达批评的引导意义,以及雷达批评的不足之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在当下批评语境中建构现场批评、本土批评和专业批评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2.
分析了高校推进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的理论意义,认为高校要弘扬和发展雷锋精神,以雷锋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育人是关键,应该着重从雷锋精神及雷锋式人物进行宣传教育;着重从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反馈机制开展育人活动效果的评估和改进;着重从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长效机制实现雷锋精神育人活动的持续性、广泛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63.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开掘大学生的精神内涵、培养大学生以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促使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1]。雷锋精神作为中国特定时代的产物,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历代青少年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低位,故选择以其为切入点研究"90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64.
作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雷沛鸿和卢作孚在办学中积极探索本土化的教育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方式,彰显了国际视野、时代精神和本土意识三个要素。他们的管理特色包括体现人格魅力、建章立制、重视人才、注重调研,推动了区域教育现代化和社会进步。他们的管理创新是教育家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本土化办学的核心内涵,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5.
新的历史条件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各高校必须通过吃透理论、积极践行,树立先进典型增强示范作用,学校与社会也必须为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供各种保障等措施大力推动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相似文献   
66.
北宋诗人张耒对当时社会现实认识深刻,一生创作了大量体现民本思想的诗歌.张耒诗歌中的民本思想体现在与民休戚与共、为民祈天、与民休养等三个主要方面.这种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儒家传统有关,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67.
互联网思维下图书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意义]互联网时代,我国图书共享遭遇发展瓶颈。运用新思维、创建新模式将成为图书共享发展的新思路。[方法/过程]基于3种图书共享模式的梳理与对比,提出图书共享发展的指导原则,解决现有模式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省域图书馆联盟下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共享新模式。[结果/结论]FULink图书漂流模式立足于实践,结合组织优势,可操作性强,对图书馆、书店和各类阅读服务组织的图书共享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8.
论高校学报文章的中图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学报章进行分类的关键是熟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目的划分与编辑,并正确把握章的内容。在类分学报章时应注意根据章的主题、学科等特点,结合各学报的特色并严格执行分类程序,就能给出恰当的类号。  相似文献   
69.
教育为公思想是人民教育家雷沛鸿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雷沛鸿先生不仅在理论上提出教育为公的思想,而且在其一生中都在践履这一思想。今天弘扬雷先生的教育为公思想对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
论欧阳詹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詹赋的题材内容涉及作者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士人的道德修养、前途命运,亲情乡情,风俗礼制等等,深刻反映了作者坎坷的人生、忠直高洁的品格,关心现实、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艺术上,善于学习、借鉴、融会和创新,形成赋文清新、活泼、流丽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