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658篇
科学研究   9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50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在学生中提倡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提倡教师自主创新课程模块。教育创新要依赖于教师的创新,教师要能够成为"导师",学生要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思维和探讨,"会学"重于"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软技能,让学生要学会和客户打交道,从而提高职业素质和岗位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852.
Build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textual and multimodal literacies has become a linchpin of learning, of engagement with the world, and of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and blended spaces. Young creators now compose online and with digital tools, often in what we call “user‐generated content affinity spaces” – interest‐based spaces that focus on creating and sharing self‐made content. Such spaces focus on processes of developing users' creations and sharing the products with an audience. These spaces have been inspirations for teachers to reinvigorate classroom practices and expose students to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creation and critique. But questions remain about models of participation in such spaces, especially those that idealise youth who are the most highly engaged while ignoring those whose participation is less visible. Here, we share three experiences of bringing user‐generated content affinity spaces into more form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reflect on the tensions emerging from these efforts. We end by outlining steps to develop theory and interventions to navigate tensions and propel the field forward.  相似文献   
853.
互联网时代,引入优秀的供应商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现有关于供应商参与协同创新的模式和评价机制研究的不足,本文首先探讨了互联网情境下模块供应商与企业的全流程协同创新模式。其次,提出了一种模糊协同评价方法来解决战略性模块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问题,并重点定义了全流程评价指标,引入模糊数概念来描述评价相应指标值,并基于企业全流程部门角度对模块供应商进行了模糊协同评价。为了保证优秀战略性模块供应商资源进入、不合格资源滤出,推动其持续改善并积极参与协同创新,本文提出了"恪守契约精神,共生共赢、超利分成"等针对战略性模块供应商的管理机制。最后,结合青岛海尔制冷器具产品引入战略性模块供应商的实际案例,进一步验证本文所提出理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