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562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从民俗学的角度看,竹枝词是一种风土诗。它记录了各地民间的风土人情,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民俗志的角色,是研究区域民俗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解读清末民初温州文人官吏所作的竹枝词,可以对这一时期温州婚俗有较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712.
本文诠释了现代建筑形式的内涵,剖析了现代建筑形式内涵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713.
荣名的贝奥武甫与落寞的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双重人文内涵的贝奥武甫与叛逆的文化英雄羿同是半人半神的英雄,皆以悲剧收场,却缘何斩妖灭龙的高特武士贝奥武甫被颂扬为“好一个大王”,荣名尽收;而羿虽为射日英雄,却坠入凡俗而终死于其徒逢蒙之桃棒,如此落寞?本文以此为切入口对比中世纪欧洲史诗《贝奥武甫》与上古中国羿神话,浅析两者之中的人文内涵,以期阐明缘由。  相似文献   
714.
鹤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禽鸟意象之一。在长期的文学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鹤,形成了其独特的意象内涵,被赋予了诸多象征和寓意。宋词中的鹤意象,按照表达内容及内在蕴涵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长寿鹤;辽东鹤、黄鹤、扬州鹤;猿鹤;传书飞鹤;赤壁鹤。宋词鹤意象反映了宋人对雅文化的追求、是宋代祝寿风俗盛行的表现、承载了宋人对神仙的向往、表达了宋人的隐逸之致、体现了宋人超然物外的人格追求。分析宋词中鹤意象的情感意蕴和文化内涵,可以更好的了解宋人的内心情感及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15.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活性”应变能力,使它能够在对“原生”的保护传承中,释放出超越的潜能;二人转“活化”的兼容特点,使它可以在对未来的“再生”创新发展中,表现出洒脱的品性。“东北风”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它的内涵适应了不确定性变化过程中的所有变化;东北区域文化之所以能够形成电视文化传播的热门景象,是因为二人转表演艺术契合了电视传播所营造的特殊语境。  相似文献   
716.
濮人是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民族群体,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是古代濮人的重要聚居区,位于滇西澜沧江西岸的德斯里是云南濮人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便有濮人在此繁衍生息,我们除了通过当地的原始文化遗迹及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加以考证外,还可以进一步从当地的风物、传说等方面加以求证。  相似文献   
717.
《花鼓》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瞿维先生于1946年创作的一部钢琴作品,该曲汲取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等民间歌舞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以《花鼓》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曲式结构及其民间歌舞化主题出发,结合作品的创作特征与民族风格,分别从前景、中景、背景和全景等景别角度探讨了该作品演奏中对民间歌舞艺术形态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718.
征辟制度作为汉代主要选官方式之一,是适应当时制度环境发展需要特别是选官方式超越与创新的产物,有着较为独特的内涵与品性、严格的标准和资格限定以及不可或缺的考铨机制。征辟制开创了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新途径,是历史的进步。就其本质而言,征辟制只是封建专制制度下无法消除的一种特权现象,至汉末已经不符合人才选拔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719.
上博楚简《采风曲目》的出土,既说明我国先秦时期音乐发展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又说明我国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学发展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宫廷音乐文学可谓蔚然成风。重要的是《采风曲目》的出土再次验证了周代采诗制度相当完善,“诗三百”诗乐一体以及南北音乐文学交融之成说,为《诗经》学案中的“采诗”说以及“诗入乐”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采风曲目》与《诗经》之关系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720.
对《孙子兵法》贾尔斯和林戊荪译本中古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从词源学的角度进行了对比剖析,文化差异和译者的文化背景的局限性影响了古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和翻译。译者应尽可能的传达文化负载词所包含的意义,以使目标语读者最大限度的理解源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