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173篇
科学研究   88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从国外食物消费的发展进程看中国小康社会的食物消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史登峰  封志明 《资源科学》2004,26(3):135-142
文章以恩格尔系数、人均国民收入、食物消费结构与膳食营养水平为主要指标,分析了部分国家食物消费的发展历程及其处于小康阶段的食物消费水平,讨论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发展阶段及未来小康社会的食物消费与粮食需求.中外对比研究表明:中国刚刚跨入小康生活的门槛,与中下等发达国家相比,恩格尔系数和人均国民收入差距较大,由小康社会走向富裕生活,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食物消费数量已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就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而言,动物性食物比重过低、优质蛋白质不足;无论是能量、蛋白质,还是脂肪,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研究认为,中国人多地少、粮食紧张,农业自然资源利用面临人口增加与消费扩张的双重压力,日本的动植物并重型食物发展模式更具借鉴意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改善膳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完全有赖于中国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与提高.  相似文献   
162.
Globally, food concerns in higher education have emerged as an issue of critical importance. Food acquisition struggles and high rates of food insecurity among students have been documented, yet food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continues to be an under-researched area of study. This paper calls for advancing research that critically engages with food concern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argument is made that food concerns should be viewed as a social justice matter, and a case is made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on food concerns by adopting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research in this area – a transformative paradigm. The paper advances new insights for the philosophical, methodological and ethical dimensions to researching food in higher education as a matter of social justice. The argument is made that a transformative approach to research is conducive for examining the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marginalis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onfront food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63.
文章提出基于OBE理念的"食品毒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方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要素,以学生为中心,以OBE为基本理念,从发掘"食品毒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理念的培育、部分课程思政案例的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元科学的评价手段和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等方面,阐述了"食品毒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期提高"食品毒理学"课堂育人的效果,也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研究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教育体系的作用、构建及实践研究,将创新教育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之中,探索了提高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65.
《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整个课程学习以实验教学贯穿始终。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食品人才,在参照相近学科专业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通过这些教学改革与尝试,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6.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工是引发部门间协调的根本原因。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由于我国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监管体制,使得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在实践中缺乏有效协调,难以形成合力,而且各监管协调模式之间相对较为离散,缺乏相对统一的规范性依据,无法形成统一的有机的监管协调机制。为了有效地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提高监管效率,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我国应当从协调模式的选择和协调目标、协调规则、信息获取与沟通以及激励惩慑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确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7.
我国历来较多关注食物中的粮食,而忽视畜产品、水产品等其它食物类型,使得在分析地区食物生产能力时出现较大的偏差。区域间的土地利用统筹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加强对地区间食物生产能力差异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各类食物的折算入手,以县为研究单元,从土地生产食物的现实能力、持续能力和潜力3个角度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旨在对各县的食物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定量计算,其中现实生产能力、持续生产能力、产出潜力分别考虑的要素有单位食物生产用地的生产能力和食物生产用地变化指数,生产基础稳定性、生产能力稳定性和投入-产出能力,单位食物用地的食物生产潜力和食物用地的增长潜力。在此基础上,首先统一折算各类型食物为等谷量单位来计算各指标的具体值,并利用标准化方法将各指标值转换为可进行统一运算的标准值,然后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并计算而求得食物综合生产能力的评价值,最后根据其大小而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等5个级别,以便于对结果进行分析。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结论能得到较合理的解释,说明该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8.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演变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孟繁盈  许月卿  张立金 《资源科学》2010,32(7):1333-1341
以1995年-2006年我国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食物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演变特征,并应用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收入消费模型,对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发展动态进行了预测,由此得到一些保障我国食物消费安全的结论与政策启示。结论表明:①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粮食消费有所减少,鲜菜消费基本稳定,而猪牛羊肉、禽类、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在增加;②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只有粮食消费高于城镇居民;③我国食物消费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食物种类均存在消费地域性;④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后,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类和水产品的消费将会显著增加,而粮食消费将会明显减少,鲜菜消费趋向稳定,其中农村居民对动物性食物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政策启示:①确立"大食物"新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扩大食物来源,满足居民食物需求;②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食物消费阶段,制定相应的食物安全策略,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其食物消费水平;③针对不同地区食物消费趋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区域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69.
王西萍 《青海科技》1998,5(3):12-17
本预测采用国内先进的预测方法,结合青海省粮食需求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模型选择,配合计算机技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未来十五年人口发展预测的基础上,分别对生活用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籽用量进行了科学预测,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0.
本文在分析青海省粮食生产现状和目前影响粮食生产主因素的基础上,应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对未来15年粮食总产量进行了预测,预计2000年、2005年和2010年青海省的粮食总产量可分别达到128.0~140.0、136.5~158.4和144.8~178.9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