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98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39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文章探讨的问题是除了革命党人的打入和策反外,促成湖北新军辛亥首义的其他外部条件是.晚清政局的变化及相关之财政状况、波澜壮阔的革命风暴与报界的宣传、党人的革命策略及宝善里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在"文革"极其艰难的日子里,叶剑英想方设法,将"文革"对军队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加强军队干部的队伍建设,在动乱中保持军队的稳定,保证了国家的安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文革"时期叶剑英的军事干部理论。  相似文献   
1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学生运动是中国革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革命起了先锋、桥梁作用,舆论宣传作用,支持配合推动作用。所以如此,是因为青年学生从爱国主义情感出发,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领导,自觉担负起了救国救民的重任,自觉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4.
辛亥革命成功原因再探--与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影响深远的革命运动,前被请政府镇压,后成功地推翻了清王朝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其迥然不同的结局是由二领导阶级采取的不同斗争方针策略和所处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5.
梁启超作为“诗界革命”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提倡者。源于思想深处深沉浓厚的历史意识,在讨论近代诗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诗学的“诗史”精神,又将之与近代以新民为主旨的启蒙思想紧密联系,为新诗学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6.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和英国特有的心理文化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心理的动力对英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强烈的作用力。市民等级追求财富自由的欲望、清教的宗教意识以及从17世纪就开始的为个人追求私有财产正名的思想运动,这些都促使了英国工业民族精神特别是“合理谋利”精神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7.
新中国"十七年教育"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中国教育是一个大致连续的过程,文革前“十七年教育”体现了新中国教育的基本矛盾、冲突、价值和特质。其主要特征是:全面移植苏联模式,“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激烈冲突、震荡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发展,已经极大地突破和改变了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118.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对于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了持续的、不同程度的抵制和斗争,比较集中的有四次:1967年的“二月抗争”、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领导的批判极左思潮、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以及1976年的“四五”运动。这四次抗争均有可能成为结束内乱的契机,但均未完成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使命。究其原因很多,我们试图对毛泽东主观方面的原因和历史的客观原因,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体制方面的原因作粗浅分析,科学地总结了“四次抗争”的经验教训。这必将有助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有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小康社会等伟大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9.
富裕中农是属于中农而与富农密切相关的一个阶层,富裕中农的理论是对农村各阶级更细致、更深入的划分和研究的成果。对富裕中农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成熟的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可以发现富裕中农的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典范。  相似文献   
120.
革命派对于民主问题的理解显得较为简单,他们在论战中更多地关注“排满”,将政治制度的民主化视作“排满”的必然结果,因而对民主问题准备不足。立宪派对于民主问题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新之间关系的认识上虽然也不尽完整,但关注国民素质在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作用又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尽管双方在论战中多有差异,但对于以政治制度民主化为核心的现代化的强烈诉求又在深层次上显示出了较大的同一性。两派的政治理想在某种程度上都没有能得到实现,说明胜利并非革命派所独有,而失败也并非只属于立宪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