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21.
东晋时期,郭璞因为卷入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斗争而被叛将王敦杀害。他虽然是因政治斗争而慷慨赴死,但是支撑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力量却不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儒家政治理念和道德精神,而是摆脱人间苦难,成为快乐神仙的宗教信仰和宗教理想。正是在宗教动机的支配下,郭璞不仅做出了一系列荒诞、乖谬的举动,而且面对屠刀从容自若、视死如归。郭璞的被杀,既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也是他在宗教理想鼓舞下主动追求的结果;他既是东晋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牺牲品,也是神仙道教的虔诚殉道者。郭璞之死是一个生动的个案,正确认识其性质,无论是对郭璞和魏晋文学史研究,还是对道教史和文化史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本文揭示了“反训”说自身存在的问题 ,进而通过对郭璞所针对的训释材料及郭璞在注释中阐明的观点的分析 ,指出“反训”是对郭璞原意的误会和曲解。“反训”说所面对的是正反同词现象。正反同词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是辩证思维观念、矛盾的对立统一及其转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23.
长期以来,北宋诗人郭祥正和他的作品一直没有受到学界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孔凡礼先生首发其端,考证郭氏的生平行实、校勘整理其文集之后,郭氏及其诗歌研究渐渐深入,涉及到郭诗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诸多方面。对这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郭祥正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4.
“五四”时期郭沫若思想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思想,泛神论只不过是它的一个独特的表达方式或命名而已。本文从“五四”时期郭沫若对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传统哲学的主动追求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神合一”的泛神论两方面着手论述,并对这种泛神论特征作了概括,最后就近几年有关郭沫若的论争作了相应的解答。  相似文献   
25.
郭若虚的美学思想主要通过其艺术功用论、艺术类型论、艺术风格论和气韵生动论体现出来。其文艺思想于当时及后世画坛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6.
郭沫若先生的<李白与杜甫>一书,是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写成的,拓有明显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批判运动的烙印.把杜甫说成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统治阶级的立场,而为地主阶级、统治阶级服务"的观点尤为不妥.应重新加以评价,还杜甫伟大诗人的本来面目.郭老少数作品的失误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多重原因,不过,这与其全部作品相比仅仅是九牛一毛而已,仍不影响郭老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学者的光辉地位.  相似文献   
27.
郭嵩焘的对外开放思想是随着他早年探索洋情"夷务"的游历生活及出使英法经历而形成的。主要包括新奇的中西观、实用的开放观和进步的社会观等方面,其思想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今天改革开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蔡元培与郭秉文办学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与郭秉文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对我国现代大学学制的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分别在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的改革活动,使得这两所大学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府,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卓越典范。通过论述了他们的办学思想渊源,对比他们在大学理念、学校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校园文化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思想差异与共同点,以挖掘对我国当代大学建设和发展应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9.
论述20世纪以来,海内外郭祥正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对这些成果进行简单评述,为以后研究工作提供一些便捷之处。  相似文献   
30.
郭沫若史剧艺术探索,在抗战时期走向成熟。这种成熟在史剧语言特性的探索及实践上表现得十分突出。在抗战史剧中,出于对史剧语言时代性的考虑,郭沫若提出了"古今共通语"理论并加以实践;出于史剧的舞台表演考虑,他提出了史剧语言口语化、音乐性要求并加以实践;出于史剧文学性要求,他注重史剧语言的情绪性特征并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