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92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文章以动结式的基本句式S+V-R+O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重新定义补语语义指向宾语动结式,并探求该类型动结式带宾语问题本质及其句法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52.
153.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一部开创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新著》出版到现在,其间对它的研究和评论一直没有间断过。自《新著》出版80年来,国内外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语言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新著》中对某些现代理论已经有所显现。  相似文献   
154.
一种语法理论的提出必须回答它对于“普遍语法”的观点。在三层语法的框架下,“普遍语法”是一个有层级性差异的对象:在语用层,差异最大化,普遍性最小;而在句法层和语篇层,差异性逐渐收敛而普遍性逐渐放大。这种观点对指导语法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5.
过去对古诗英译本的评价都反映了评论者的主观思想,达不到公正客观的希望,正所谓众口难调,不同的评论家对同一篇英译本可能持截然不同的态度。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语篇功能的出现为评析古诗英译提供了一个客观的理论依据。本文从语篇功能分析出发,用主位—述位系统、信息结构系统和衔接系统对唐诗《静夜思》及其三篇英译本进行分析,从而探讨语篇功能分析在古诗翻译中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56.
语法规则对英语造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语法分析堪称译者理解英语句子的基础,也是其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的前提。本文从英语句子的"树状"结构入手,讨论英语长句翻译与语法分析相关的一些难点。  相似文献   
157.
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体裁和语域分析方法,从社会目的、篇章结构、语场、语旨和语式几个方面对纯消息新闻英语的语篇特点进行剖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运用提供实例参照,以帮助众多新闻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新闻英语的语篇特点,及时有效地获取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158.
英语写作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本文从构成写作基本要素的词汇、语法和语篇三方面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易犯的典型错误,并深入地阐述和剖析了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并在此基础之上,指出英语写作教学中应采取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9.
作为中医英译的基础工程---中医术语英译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密切关注。本文从百余篇研究论文中梳理了前人的不同研究角度,并分析研究的亮点和尚待完善之处。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0.
Does using a learner-generated drawing strategy (i.e., drawing pictures during reading) foster students' engagement in generative learning during reading? In two experiments, 8th-grade students (Exp. 1: N = 48; Exp. 2: N = 164) read a scientific text explaining the biological process of influenza and then took two learning outcome tests. In Experiment 1, students who were asked to draw pictures during reading (learner-generated drawing group), scored higher than students who only read (control group) on a multiple-choice comprehension test (d = 0.85) and on a drawing test (d = 1.15). In Experiment 2, students in the learner-generated drawing group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n both a multiple-choice comprehension test (d = 0.52) and on a drawing test (d = 1.89), but students who received author-generated pictures in addition to drawing or author-generated pictures only did not. Additionally, the drawing-accuracy scores during reading correlated with comprehension test scores (r = .623, r = .470) and drawing scores (r = .620, r = .615) in each experiment,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generative drawing effect and the prognostic drawing effect, thereby confirming the benefits of the learner-generated drawing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