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283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9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民大会堂是我国最高的政治活动中心,又是最高的艺术殿堂,艺术与政治相互关系的理论上的阐释,在这里得当了最有效的实证;人民大会堂里的中国画如果被称谓“艺术的国家形象”,确切地说是最能代表着“国家的艺术形象”;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画作,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作品展示场地及其化内涵,都可以说是政治与艺术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李幼卿任滁州刺史,助建琅琊寺,这与中国宗教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琅琊寺内,同时祀奉着释迦牟尼佛祖和玉皇大帝,这是佛、道宗教文化在滁州的汇集,体现出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征。琅琊寺依山抱水,风景秀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感兴说指的是艺术创作中的灵感兴发现象。与西方文艺理论中的灵感说大不相同,它包括五个方面。其一,灵感兴发的神秘源泉:体道通神;其二,灵感兴发的诱因和物质载体:自然万物;其三,灵感兴发的主体状态:葆真全性,回归自然;其四,灵感兴发的主观条件:凝神、妙悟;其五,灵感兴发的本质涵义: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所有这五个方面,无不基于道家和禅宗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古汉语中“见V”结构的使用情况十分复杂。一方面,上承上古时期的被动式“见V”结构被继续保留、使用;另一方面,新产生的非被动式“见V”结构日趋繁荣。佛经献是研究中古汉语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章以佛经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新的材料可以为此论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从辽朝社会一直存在的钱币供应危机,元宵节燃灯供养佛塔、舍利,佛诞节、盂兰盆节的习俗,以及寺院成为社会文化中心,佛学成为契丹王朝的精神支柱这些社会现象来看,辽朝确实是一个宗教盛行、整个社会虔诚信佛的朝代。  相似文献   
16.
诗以有意境而自成高格,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诗是心灵之声,有意境则自有诗美诗,高度凝练才有韵律之美,诗品源于人品;诗道唯在妙悟。  相似文献   
17.
<远大前程>作为狄更斯晚期著名的作品,围绕主人公匹普的发展历程进行描述,颂扬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揭示了其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所固有的性道德、家庭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狄更斯强调扬善惩恶,不能容忍道德低劣者有幸福的结局,总是把好的命运赋予那些道德上的正面人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佛陀认可的审美创意着手,阐述了佛教艺术形式的发展与演变情况,进而揭示了作为佛教艺术宝库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佛教美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个外来艺术本土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突出地反映在不同历史时期观音造像的形态变化之中,体现了中国佛教艺术走向世俗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里,佛教伦理、道家学说和儒学思想可喻为根植于中国民间的"三大福音",它们汇集构成了动物保护伦理的理论脉络.截至西方动物解放运动兴起之前,在这三大福音思想影响下,国人对待动物的思想和态度不仅相比西方仁慈多了,而且使得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国度更加彰显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