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3篇
教育   30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该文继前人的研究,对《太古传宗》乐谱中尚较模糊的历史价值与历史境遇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该谱是元明以来北曲音乐的遗存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其处于南音竞艳斗芳的时代,因此,该谱南音化的倾向也不容置疑。但其南音化程度尚属早期,所以,《太古传宗》乐谱对于北曲音乐的研究仍是现存较早的不可多得的善本。  相似文献   
102.
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也发表了大量的诗论。他主张诗歌的本质专在抒情,诗歌要重视音乐性,新诗要打破一切形式束缚,新诗和旧诗应同时并存,写诗贵在自然流露以及写诗并不神秘等等。这些内容,构成了郭沫若诗歌美学的主干,在我国现代诗坛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顾炎武是清代古音韵学的开创者,其入声理论集中体现于《音学五书·音论卷》。对《音学五书·音论卷》的入声内容进行精细分析,概括出关于入声的三个方面的基本认识:“古人四声一贯”“入为闰声”“近代入声之误”。其中,“古人四声一贯”指平、上、去、入四声在上古诗歌韵文中互相通贯,“入为闰声”指入声是平、上、去三声的变声,而“近代入声之误”则是顾炎武入声韵与阴声韵相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4.
20世纪70年代奥地利著名诗人巴赫曼的书作《马利纳》与20年后中国著名诗人顾城的书作《英儿》在许多方面有着巧合的共同特征。这两部半自传体小说均创作于诗人深陷精神危机的生命最后阶段,皆以不同常规的叙述、风格鲜明的自白语言表现了作家的存在危机,而情节也始终围绕一组微妙的三人关系。结合两位作家的文学创作、哲学思想和个人经历研究,这两本著作中共同存在的三角恋冲突并非单纯的情感纠纷,实则表现出两位主人公在爱与美的乌托邦与理性秩序间游移的矛盾。危险的三人关系反映出叙述者绝望的生存环境,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作家共同面临的艺术与生活之战。  相似文献   
105.
在20世纪百年时间里,顾太清研究是清代女性词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部分,在诗词版本的考证、生平身世的辨析,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评价等方面皆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对20世纪的顾太清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将有助推动和深化新世纪的女性词研究和清代词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八十余种,颇为繁富,其中原书大部分已失传,赖《春秋谷梁传注疏》保存一二,故其保存献之功极大。《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也极有特点,如三礼方面的书籍所占比例大、所引书名篇名不一、会通《春秋》三传、所引材料与现存献的差异以及包容唯心主义色彩较浓的纬书等,这些需要辩证地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7.
顾炎武作为一名爱国者,纵观中国社会商品经济之大势,深刻分析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矛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矛盾的对策。本文对顾炎武的经济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述了他的农业、盐业、矿业等经济主张及其思想基础。他的经济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在1921年3月到中国旅行,其间不仅参观了中国的名胜古迹,还拜访了包括辜鸿铭在内的许多中国文化名人。芥川龙之介访问辜鸿铭,是将其看做反映当时中国政治、文化状况的一种载体。通过与辜鸿铭的交流和探讨能使他从中国古典文学文本中的虚幻与想象中走出来,切身感受到一个更加真实而具体的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109.
顾城诗中个人化的象征,独特的主观表达,抽象的抒写三个现代主义倾向,体现出朦胧诗的一些现代主义思维和表达方式,为当代诗歌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同时,他们的现代主义与西方现代主义在感受上有相当的差距,这种差距对我们思考当前诗歌甚而文学的发展都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0.
关于古诗《行行重行行》之“游子不顾反”中的“顾”,有人以为是“念、想”之义,但从语言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方面考察,我们认为它与后面的“反”同义,“顾反”是同义连用,“顾”即“返回”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