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朱亚平 《培训与研究》2008,25(11):14-16
《毛猿》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重要悲剧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找不到归属的主人公扬克的形象刻画充分展现了奥尼尔悲剧的精神内涵所在。凡人的悲剧宿命在扬克身上得到了应验。我是谁?应该在哪里?扬克的悲剧实际上是人类自身的悲剧。本文试图借助于拉康的镜像理论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来进一步阐述《毛猿》的主题及主人公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72.
精神分析学说对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影响是深刻的,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批判和改造了新时期文学观,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多元化;二是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文学批评模式,提出了心理批评方法;三是将创作心理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精神分析学说影响下,新时期文艺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3.
This paper results from research examining pre-service teacher development in relation to experiences of mentoring during the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component of their programm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pre-service teachers’ personal aspirations for their own practice and identity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more socialized and formalized institutional requirements.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of dialect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inside out’ and ‘outside in’ perspectives on pre-service teachers’ practice and identity, drawing on psychoanalytic theory in order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is process by viewing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wishes and aspirations for their practice and identities as manifestations of the Lacanian (‘inside out’) ideal ego; whilst the school culture and the mentor teachers’ (actual and anticipated) comments and judgements are read as representations of the (‘outside in’) ego ideal.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considerations of how universities and schools, pre-service teachers and mentors, might be encouraged to recognize the need for a sustained and open-ended dialectic between the ego ideal and the ideal ego in ways that might enrich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available to pre-service teachers.  相似文献   
74.
就剧本叙事中爱情的发生机制和最终结局而言,《牡丹亭》明显不同于元明以来的爱情戏曲。在似丹亭》的文本叙述中,汤显祖通过曝光杜丽娘最隐蔽的心理区域,对情欲在女性生命意识中所占据的分量作出了揭示。在情欲被任情敞露的舞台表演中,《牡丹亭》文本世界中的杜丽娘逐渐被凝化为以性爱之欲为主体成分的人性欲望的具象符号。在中国文化史上,这种普遍的人性欲望通过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这位娇弱的舞台女性形象,第一次冲决了道德和习俗的禁忌,以空前显豁和明朗的情态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75.
用经典精神分析学说中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对勃拉班修的愤怒、文饰、诅咒等话语进行文本细读与心理分析,可以呈现其丰富强烈的内心冲突与心理困境,还原其处在父亲与国家元老两种身份间的分裂与挣扎,重新理解勃拉班修悲剧性死亡的原因,深化对莎士比亚《奥赛罗》悲剧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6.
《一小时故事》是凯特.肖邦的一篇短篇精品。文章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分析女主人公马夫人在本我与超我两种力量较量下,自我软弱无力,最后失控乃至付出死亡代价的心理过程。另外引用凯特.肖邦同年创作的另外一篇短篇小说《一位正派的女人》,对照证明马夫人的悲剧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发展失衡的悲剧。  相似文献   
77.
网络信息服务中用户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张燕 《图书情报工作》2004,48(3):36-38,47
从网络信息服务中用户的自主性、用户的认知心理、用户的需求心理、用户的防御心理4个方面对用户心理进行剖析, 旨在为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制定服务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陈武 《安顺学院学报》2012,(4):74-75,136
《深度心灵奥秘的探索》是我国近年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研究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它不仅述评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42部(篇)重要著作和134个术语,还对其在世界范围、尤其对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影响以及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进行了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79.
大学生大都是从高中教育中选拔出的智力优越者,但在这个群体中,自卑现象日益突出。处于青年中期的他们,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但是人生阅历缺乏、生活圈子较小等情况,心理的成熟与成年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拟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学理论知识,分析大学生自卑现象,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0.
袁意 《唐山学院学报》2022,35(1):103-108
芥川龙之介在《罗生门》中设置了宽阔的下层空间和相对狭小的上层空间,小说主人公"仆人"沿着石阶和梯子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场景的两度转换伴随着人物心理和行为动机的改变,而这个故事整体上几乎就是一个典型的隐喻结构。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混乱而充满世象的下层空间是对主人公"超我"的再现,自由而封闭昏暗的上层空间象征着不受控制的"本我"存在,而破败不堪的外部世界则以"超我"的审判方式将"仆人"的"自我"压抑到"本我"的边缘,亦即死亡冲动的空间中。面对此种挑战,"仆人"在"本我"空间借助于以"刻耳柏洛斯"身份存在的"老妪"重新找回"自我",并由此转向"自我"的复归以及对"超我"的反叛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