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645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51.
产生和流传于清末民初的长篇歌仔《过番歌》,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自社会底层的那部分中国东南亚移民的一段海外生存经验。他们从土地走向大海,离乡背井的亲情疏隔与骨肉离散,置身异邦的文化陌生与谋生维艰,其与中国宗法社会的孝悌观念和安土重迁的故园情结,以及对异质文化的不适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背后都潜在着激烈的文化冲突,注定了他们在饱经挫折之后选择返回故土的原点,形成了这部长篇歌仔"劝恁只厝那可度,番平千万不通行"的宿命的劝世主题。  相似文献   
752.
郭秉文的《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是现代中国第一本教育制度通史。该书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西方教育学术范式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力求中西结合,经世致用,建构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作为20世纪初期世界教育研究重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撰写通过的教育学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的写作模式成为此后同门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人撰写博士论文参考借鉴的样板。该书及作者的其他早期相关论著建立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实际开启了中国教育学转向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的进程,影响了一代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753.
中国现代作家路翎创造性地在其成名作《饥饿的郭素娥》中描述了一种原生态的生命强力,主人公用她原始的强悍碰击着社会的铁壁,作为代价,她悲惨地献出了生命。笔者试图摆脱传统研究的桎梏,将郭素娥的形象置于存在主义的视域中进行重新释读,揭示其命运悲剧背后的根源及意义,探索路翎笔下所倡导的这种"原始的生命的强力"的精神价值与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754.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和尤二姐在贾府中似乎算是半个主子,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地位:她们艰难求生,却不得善终,成为封建大家庭妻妾争宠的牺牲品。考察二者在贾府中的处境和由此而形成的种种心态,有助于理解她们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755.
基于女性主义文化理论的视角,解读革命宏大叙事的性别话语中现代花木兰郭俊卿个案的性别生态。郭俊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现代花木兰、杰出的女战斗英雄和媒体人物。女性主义文化理论从生理性别一社会性别的两分思维出发.发展到后来认为话语及其隐含的权力一知识生产机制建构了性别和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756.
《国榷》是明末清初杰出历史学家谈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明史巨著,所收科举史料不仅有系统丰富的内容和确凿可信的来源,而且创制了涵盖会元和三鼎甲信息的甲科表,同时,还插附少数时贤硕儒独到的评语,与其他明史文献所载科举史料相比,有其独特特点。但是,此史料也存在大量脱漏和讹误,有其不足。  相似文献   
757.
抗战爆发后,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投套战斗,写下了《归国杂吟》组诗。《归国杂吟》体现了在战时危急的情形下,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对亲人的思念与悔恨之情并生、对侵略者的愤恨与壮志报国之情并重,极富抒情的张力。《归国杂吟》不仅是诗人身份转变的标志,也昭示着诗人的写作从学者之诗向士人之诗的转变。  相似文献   
758.
《驯水记》是郭超人于197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反映建国后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而采写的长篇通讯,该通讯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在中国新闻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驯水记》的解读,发现该通讯实现了审美性与党性的完美结合,呈现出了"大"、"思"、"真"、"情"的独特新闻审美属性,这些审美属性对我们今天的新闻实践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59.
郭煕的山水画继承前代传统,师法造化,真实探索自然山川的奥秘,对中国山水画观察、表现自然的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溪山楼阁图》,将宏伟奇险的山川景象和精工之极的界画楼阁融为一体,表现出画家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在皴法、树法、墨法、章法等表现技艺上,对前人的传统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变革。山体远取其势,近取其质,雄伟壮观;杂树表现丰富,层层推远;楼阁一笔不苟,井然有序;留白连天接水,上下呼应;设色古雅沉稳,层次分明,表现出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为北宋山水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郭煕提出的"三远"理论和艺术实践,是他对中国山水画作出的最大贡献。"三远"不仅科学合理地结构了画面的布局形式,而且还指向了一种精神的追求,超越客观物象的局限而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760.
关于参军戏的起源,讨论的重点历来集中在参军名目及其产生的年代上。然而,从戏剧发生学和形态学的角度来说,职官序列中有无参军并非判断参军戏起源的主要标准,是否具有扮演特征才是问题的关键。结合相关文献可知,"石躭说"所述故事尚为戏剧化的生活场景,乃参军戏的本事;"周延说"中始具备扮演的性质,系以艺术再现生活,参军戏当由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