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80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4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毫  冯文全 《科教文汇》2014,(32):139-140
德育对个体的个性发展、德行塑造作用巨大,尤其对可塑性强的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应该被置于其他各育之前着重发展。但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现状却导致我国小学德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文章针对当下我国小学德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端,结合古代先贤朱熹的小学德育主张,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为当代小学德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经验和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52.
贺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贺龙体育思想内涵丰富,精辟地阐明了新中国体育的内涵、地位、作用及先进理念,对我国现代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现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本文从体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贺龙体育思想的形成、基本内容、内涵进行分析,全面了解贺龙体育思想在湘西地区的传播状况,必须继续弘扬与发展贺龙体育思想,才使湘西地区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3.
本以《敦煌变校注》为范本,参照《英藏敦煌献》、《法藏敦煌西域献》、《俄藏敦煌献》以及《敦煌宝藏》所收敦煌原卷照片,指出《敦煌变校注》录方面的疏误。  相似文献   
54.
朱经农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风云人物,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构建作出过突出贡献。作为1922新学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具有十分丰富的初中历史课程思想。文中着重分析了朱经农的初中历史教育观、初中历史课程教材编制思想、初中历史教学思想及对当时历史课程标准的影响等内容,力图对我国当前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5.
朱自清先生作为五四时期教育先进分子,在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抱有教育者必须对教育怀有信仰的先进理念并以此开展了春晖中学的教育实践。这种理念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对于处于现代化社会语境下的教育而言,是难以企及的高度,也为我们思考当下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6.
1925年民国时期历史学家朱希祖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季刊》上发表了《道家与法家对于交通机关相反之意见》一文,将社会传播手段分为物质交通机关和精神交通机关两种,并对道家反对传播、法家主张利用和发展传播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这是目前所见的中国学者关于传播问题的最早专门论述之一。  相似文献   
57.
由江西余干籍右丞相赵汝愚及其从弟赵汝靓创办的东山书院,在赵汝愚好友朱熹的亲临讲学与大力协助下,文风日盛,培养和熏陶了诸如柴元裕、饶鲁、谢枋得、胡居仁等一代又一代的理学名人与乡贤。东山书院虽曾多次遭毁,但始终发展并延续了下来,成为齐名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的江西古代著名书院。虽然近现代其关注度和影响力不及这三所书院,但其曾经的辉煌却是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58.
郦道元的《水经注》弥补了《三国志》没有地理志的缺憾,大体承袭了《水经》的写作思想,全书涉及到的三国史事,详于曹魏,略于蜀吴.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和地域文化发展的引擎,《水经注》为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城市文化地理发展的靓丽景现.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卢熊生平的考察,可见卢熊的政治态度在元、张士诚、朱元璋三政权间的灵活变化;对其死因的辨析,可知卢熊的直接死因是其在工部、中书省任职期间,违规接受官没妇女而牵涉“胡惟庸案”,获罪而死,与朱元璋对苏州文人的暴虐严苛态度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60.
朱淑真的《断肠集》以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为经,描写了一个向往自由与追求美好爱情的"本我",恪守礼教又大胆反抗的"自我",以及关注民生、蜕变重生的"超我",呈现出一个享受欢乐、经历痛苦,最后蜕变超越的女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