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618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61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意象历来是诗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诗人、诗学家唐浞通过对诗歌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对意象及其特征进行了自己的独特描述,认为意象就是诗歌本身而不只是传达手段,意象是灵魂与意志的凝合,是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并认为凝定的“姿”是诗歌意象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苏轼兄弟手足情深,成为千古称美的文学佳话。然而,这种深厚的情谊并不是以二人的种种相同特质为表现形式的,在他们性情气质、文学个性、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实际存在着最重要的异质异貌特征,恰是这些“和而不同”的独特风貌,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与文学生涯中,取得了适合自身个性发展和他人无法取代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末民初引进域外戏剧的潮流中,胡适是继王国维,齐如山而卢的又一前驱,他注重西方戏剧名著的解读与舞台艺术的观摩,力求为新剧提供可资借鉴的“范本”。然而,这位最早解读,评价莎士比亚戏剧原蓍前驱,到上世纪末仍被摒于中国莎学殿堂之外,他于民初对西方社会问题剧的研治,现代主义戏剧的接纳,也长期落在研究研究者的视域之外,示涌获得应有的历史评价,本文意在探讨胡适留美期间对于西方古典和近现代戏剧的选择,汲取,及其在推动中国戏剧理论批评从古代向现代转型中的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史达祖的妻子是湘楚一带的一位歌伎,他们共同生活过十多年,感情深挚。其妻死后,他写过11首悼亡诗:有专意写的,也有偶有感触而发的,还有托物言情的。这些词感情深厚,感人至切,但意象略有重复。  相似文献   
15.
黄震 《宜宾学院学报》2005,5(10):101-102,108
异文是校勘古籍的重要手段之一。《史记》三家注多存异文。其中有许多虽不能起到纠谬正讹的作用。却发人深思,从而加深对《史记》的理解。本文从《泰始皇本纪》中选取了几条这样的异文,探赜索隐。  相似文献   
16.
以《论语》、《孟子》、《荀子》为基点,分析了“士”这个特殊社会角色的发展。孔子的“士”重立身,尚“内圣”;孟子的“士”重“舍生取义”;荀子的“士”重务实、尚“外王”。  相似文献   
17.
贵州作家寿生,原名申尚贤,在中国文坛上出现的时间只有两年,而且是他在北大偷听教师上课之余写作的。寿生这个时期在文坛上以时论、小说、歌谣全面出击。歌谣是其根,小说是其形,时论是其骨。寿生因为隐匿了文坛上的“过去”,后来一直在家乡务川县从政,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做得身心愉快。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清代乡试中的舞弊现象、防弊对策、防弊对策失效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探研。由此引出一些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整肃考风的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孤独意识是石评梅孤独敏感的天性与个人生活感情遭遇相融合的结果,也是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相对立、相冲突的必然结果,更是她的自我认识觉醒后的一种必然心理。这种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石评梅的生存状态上。  相似文献   
20.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得到表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饮酒疏狂,对此,宋代词人在行为处事上都存在着隐性接受。唐宋词中"酒"的意象往往不是孤立出现,而是伴随着以疏狂为代表的文人化情感与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