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618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61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尸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学派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名实论、尚贤论、去私论三个方面分析《尸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从治学方法、思维方式、思想体系三个方面分析《尸子》一书的学派属性,可知《尸子》应属于战国时期楚国黄老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32.
周秀娟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1):69-71,27
汤式是元末明初的散曲作家,但因为生于元末明初散曲已经走向式微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更由于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落魄江湖,正史无传,所以众多评家在谈到散曲艺术时极少提及汤式。即便提到也仅一笔带过。其实汤式作品内容丰富、艺术性强。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他的散曲:“如锦屏春风”。  相似文献   
33.
刘禹锡是中唐独具特色的优秀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诗在韩孟、元白诗派外独辟蹊径,自成一派,影响巨大。这与刘禹锡自觉总结诗歌理论是分不开。试以其自己的诗歌理论为指导,以其咏史怀古诗为中心,通过分析其咏史怀古诗内容的旨意含蓄,风格的取境精练、语言警策、想象丰富来显示刘禹锡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34.
假玄立论以无为归——释道安佛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格义,即中国早期佛教学者利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概念以诠释佛经奥义的做法。事实证明,释道安对格义之法并不反对,他所否定的只是机械比附。无论是他的佛学本体论还是他的禅数思想,可以说都是通过借鉴魏晋玄学建构起来的。在处理外来文化时,在不扭曲其本质精神的前提下,却能将它与本土文化的矛盾降到最低,这样的明智做法显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通过释道安佛学思想的建立,我们可以再次看出我国早期佛界学人的博大心胸和高超智慧。  相似文献   
35.
今河南辉县百泉藏有一北宋碑刻,上有苏轼所书"苏门山涌金亭"六大字,并有"眉山苏轼"落款,碑刻上另有两处题记,史称涌金亭碣。碑文书法风格近似颜体,又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苏轼至辉县百泉的时间应为元祐三年(1088年)九月十七日至元祐四年(1089年)四月之间,碑文应题于斯时。碑刻题记详细记载了此碑的流传情况,此碑刻最早被汲郡胡戢收藏,后被进士孔揖、邑佐李琦收藏,最后邑令王嗣晖将其镶嵌在涌金亭内,流传至今。由对胡戢的考证可还原其和晁补之、苏轼、苏迈、张耒的交游情况。而胡氏藏匿此碑四十年,反映了北宋新旧党争的政治状况以及苏轼仕途和苏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6.
针对冯友兰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以生活方法新论为副标题的《新世训》何以为“训”来展开论述,其一它是“接着讲”而并非“照着讲”;其二它是“周全之道”而并非“偏至之端”。  相似文献   
37.
在经学原典的基础上,在融会三教、复兴儒学的时代呼唤下,北宋儒家学者吸收佛、道之说,深述性命义理,逐渐建构起形而上的新儒学。与此同时,以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苏辙为代表,对性命学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他们的非性命学基于排斥佛老、重振纲常,崇实黜虚、提倡实学,批判王安石变法而立论,先见性地揭示了性命学空谈不实之弊。随着性命学成为时代风尚,他们又向性命学方向转变,以自己独特的性命之学来批判现有性命学的不足,显示出学术发展的多元化,更折射出学术发展的曲折与必然。  相似文献   
38.
贺贻孙与竟陵派有着深厚渊源,他沿竟陵派的思路将诗"厚"之说进一步充实完善,形成了以"厚"为中心的诗歌理论体系——诗"厚"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神厚、气厚、味厚是诗"厚"的具体组成,三者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富、肥、蛮、淡、薄则是与诗"厚"相关联的五个审美范畴,它们与"厚"或类而不同,或对立却内通;内养作为创作主体的修为,是达到诗"厚"的基础;蕴藉作为表达方式,是诗作通向"厚"的路径;无厚之厚,是诗"厚"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9.
以往论者论及胡瑗教育思想时,往往习惯地将其与"苏湖教法"、"太学法"联系起来,似乎都是胡瑗官学实践分不开甚至是相为表里的。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即将胡瑗教育思想放到宋初八十年及"庆历新政"前后书院发展的大背景中去,突出胡氏教育思想与其书院讲学的关联,特别是突出他与以范仲淹、孙复、石介为代表的睢阳学脉的紧密联系。这就将胡瑗教育、教学思想实践与整个宋初八十年民间私立大学(书院)的实践和"庆历兴学"联系起来,显示其既是宋初书院讲学历史的结果又通过"庆历新政"之教育革新反过来又促进了书院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醒世恒言》是明末具有代表性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书中的被动句数量众多,表现形式丰富,主要有"被"字式,"吃"字式、"为"字式等六大类型。其中,"被"字被动句在书中占有绝对优势,其谓语和宾语也都有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