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620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61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女性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恋爱方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至后汉,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诗中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  相似文献   
932.
王朴律的提出在我国律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然而,20世纪以来,我国的音乐学家们对其解释却是各不相同。从王朴律的音分数和弦长数可以看出,王朴律是在三分损益生律法的基础上,采用加减进退法,稍近十二平均律的一种独特的生律法。  相似文献   
933.
苏轼明确指出王维的山水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张岱对此提出了质疑,当然历代也不乏苏轼的支持者。其实,争论的双方都没有事先界定物质画与想象画,也混同了“有画”与“可画”的含义。  相似文献   
934.
中国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无不汲汲于功名,但大多历尽挫折,只能划归失败者之列,而且名气愈大,挫折愈深,同时挫折越大,成就越高,其原因令人深思。苏轼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从苏轼本人的诗文和各种文学作品对苏轼的描述来看,苏轼超脱旷达、率性无拘、蔑视功名,这种性格和态度是他仕途失败的关键所在,也是他在文坛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5.
在被历代词人追和次韵的宋词经典名篇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以被115人次韵达258首的数量高居榜首,有力地凸出和印证了这一宋词经典第一名篇对历代词人的创作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作品统计和定量分析显示,南宋以13人22首为历代次韵"赤壁词"拉开了雄壮的序幕;金元二代7人10首,略显沉寂;至明代,48人共152首将次韵"赤壁词"的创作推向高潮;清代顺、康两朝,则以47人74首的数量继续保持着次韵"赤壁词"的良好发展态势。从参与创作的作者来看,既有大量仅作一两首次韵词的普通作者,也有不少像辛弃疾、刘辰翁、夏言、陆深、陈维崧、董元恺、曹亮武等次韵数量较多的著名词人。  相似文献   
936.
胡适1934年发表《〈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九十九回),改写了吴承恩所著《西游记》第九十九回,细腻地描写了唐僧遭遇劫难之时舍身度群魔的心理活动,突显出一个功成行满、佛性充分彰显的高僧形象。胡适的改写,表现了作者有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对佛教有精细、深入的研究,以及以人为本、以科学为基础的博爱之心。  相似文献   
937.
《世说新语》最大特色即以记录言行和思想来反映魏晋时代状况与社会环境下的人的精神风貌及追求。德行与个性是其中一重要方面。魏晋惟其混乱,才使"德行"的正面价值意义显得尤为重要。而遭践踏的"德行"的名不副实又强力催生着张扬的个性。两者既有适宜的主动与被动,亦有悖逆的自律与他律。  相似文献   
938.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之下,仍然脱离不了天命论的影子。  相似文献   
939.
论胡适治学方法与治学实践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始终注重科学的治学方法。他所总结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是其一生学术研究所遵循的科学方法的积淀和结晶。他所从事的属于整理国故的大量的小说考证、有关《水经注》的考证研究,还有诸如《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戴东原的哲学》、《说儒》等著作,都是他运用这一科学治学方法的实践,而且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940.
“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整理国故运动”被视为一股反动的思想逆流迭遭物议,批评它背离了五 四新文化的方向。而实际上,“整理国故运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的产物,不仅没有与之相 背离,而且还是它在学术文化领域的延续和深化,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具体 说来,在研究态度与目的上,胡适等人主张用“评判的态度”去“整理国故”,“还他一个本来面目”, 这一思想明显继承了五四新文化的理性批判精神;而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他们也倡导以一种 “平等的眼光”扩大“整理国故”的范围,并号召“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这一见解更充分弘扬了 五四新文化的民主科学精神。与此同时,“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也作出了 积极肯定的评价,由是超越了简单一元的文化替代论,极大地深化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文化 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