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346篇
科学研究   418篇
体育   86篇
综合类   8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结构解释模型识别影响陕西航空产业升级的7个关键因素,基于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将关键影响因素转化为了陕西航空产业升级的10个关键问题,并将关键问题作为标准因子建立了TRIZ问题模型和解决方案模型。借鉴TRIZ中40条发明创新原理,分析其对航空产业升级的启示,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陕西航空产业在国家政策、产业环境、技术创新和产品制造等方面的中长期和短期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22.
李瑞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6):31-38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央层面的通用航空产业政策文本为样本,从"政策工具-产业价值链"两个维度,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对政策条目进行量化分析,深入剖析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政策中存在的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需求面政策工具缺失、产业价值链阶段政策不平衡等问题,并提出完善和优化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政策的有关对策建议,包括适当降低供给面、环境面政策工具使用,兼顾需求面政策工具带动作用,以及重视政策工具在产业发展的全方位运用方面等,为完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依据专业领域,创新能力,创新发展、技术成熟度,创新方式,创新程度,应用效果对查新结论进行分类分析,为石油工业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梳理重大技术研发方向、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创建国际一流企业提供重要支撑。科技查新结论编写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科技创新走廊“要创新更要创业”,要打造研发平台到生产平台的产研一体化通道。基于2005-2017年市级面板数据,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所涉城市的科技创新效率为被解释变量,分别构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扩容”前后的门槛模型并实证分析研发投入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扩容”后的门槛值更低,各类创新主体能够以更低的研发投入达到原定的科技创新效率。超过门槛值之后,“扩容”后的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有更高的系数弹性,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控制变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扩容”后显著,并与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25.
No amount of crystal ball gazing may help us fathom the full impact of the Covid-19 (C-19) crisis on business organizations in a distinct manner. Given the lack of precedence, any such analyses seem to demand routine revisions as we progress further up the “number of infected” curve. Most countries of the world have imposed restrictions on social congregations or even people working in close proximity to each other. Industries that produce and deliver information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refore, have continued to function while those that manufacture physical products especially labor-intensive firms were forced to minimize operations or temporarily shut down. However, in most countries, physical products which were essential in nature were reluctantly permitted to be manufactured given the need for them in people’s everyday life. In this viewpoint, I draw upon three dimensions – information intensity of product/service, information intensity of process/value chain; along with a third dimension – essential nature of the product/service to help understand the immediate implications of C-19. I also present some anecdotal evidences of attempts to alter business models in these circumstances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that certain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impose but at the same capitalize on th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presented by the essentiality of the products.  相似文献   
26.
试论电信业与传媒业的融合与结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电信业和传媒业如何融合为大传媒产业,以及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27.
技术创新的复杂化使得创新生态网络逐步成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新兴主体形态,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历史复杂性使得研究其发展演化过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以复杂系统为视角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地研究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成,揭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4种主要形态的运行机制,展示车企主导型、产业链主导型、产学研联盟主导型和创新生态系统主导型4种类型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以期为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网络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8.
黄淮海地区产业与用地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宏  郝晋珉  郭力娜  高红梅 《资源科学》2010,32(11):2145-2151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方法研究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要素与产出的空间集聚状况,并依据不均衡发展理论构建其产业与用地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黄淮海地区产业发展经济投入和产出而言,该地区人口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则表现出比较分散性;由于土地具有固定性和基础承载属性,土地空间配置的分散性必然导致其它生产要素不能按照最优方式进行配置,进而导致区域产业发展的低效性。鉴于国外发展经验和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该区域非农经济建设进入大力发展大都市圈与都市带相结合的网状聚集发展阶段。依据点轴发展理论及黄淮海地区各市非农社会经济建设竞争力和主要交通状况分析,区域非农产业和用地在空间上呈现出"两横三纵四心"集聚发展模式,其它地区为农业生产和农地生态保护集聚发展区。本文构建黄淮海地区农业和非农产业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的实质就是为了加强区域内部地区间农业生产和非农经济建设的分工与协作,这样不仅有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减少经济建设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和缓解当前土地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29.
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前沿技术对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与驱动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式,创新性地提出"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业的新内涵,深入剖析在与互联网跨产业、跨领域、跨业务结合以后,现代农业服务业展现出高增值性、高渗透性和强外部性的新特征。重新梳理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分类,着重分析利用信息感知、数据传输、智能处理和优化决策等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理,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19  
李艳梅  张雷  程晓凌 《资源科学》2010,32(2):218-222
作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1953年-2007年的50多年间,碳排放总量增长了40多倍。并且其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53年-1980年为低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较快但波动较大、增幅小;1981年-1996年为稳定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非常平稳、增幅较大;1997年-2000年为缓慢下降阶段,特点是碳排放量略微有所下降;2001年以来为快速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快、增幅大。本文以1980年-2007年为样本期,构建因素分解分析模型,计量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演进和碳排放强度变化所产生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造成碳排放增加的因素是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而产生碳减排效应的因素惟有碳排放强度降低。可见,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碳排放总量的增加,未来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是调整产业结构和降低各产业的碳排放强度,而后者的实现需要借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