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65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王建华 《科教文汇》2013,(4):203-204
本文就河南省旅游形象发展演变及河南省旅游形象定位的现状展开,探讨河南省旅游形象定位问题,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成功及其影响无疑给其准确的旅游形象定位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2.
本文研究了2009年河南省农村、县镇、城市小学的动态发展状况。从6个方面进行了3类小学的比较:教师专业技术;专任教师年龄;主副课师资;办学硬件;办学软件;18个地市农村小学。发现:河南省小学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仍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但从不同地市的农村小学的比较发现,在一张地图上建所有的农村小学是可行的。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农村小学的一张地图模式。  相似文献   
83.
本借用社会心理学的角色概念与理论,分析、阐释解放区散家何其芳散创作的艺术命运,发现他的角色意识是从美的创造、抒写自我,经过展示苦难与评判现实,最后转变成讴歌光明、赞颂将领、嘲讽敌人、自我贬损的艺工作,角色意识的转变造成他以创作杂、报告学为主,自我抒情散逐渐萎缩,注重抒发对客观事物的实感,放弃了先前的审美精致与意境营造。  相似文献   
84.
敦煌残卷不是《氏族志》,不是《姓氏录》,不是否定孙子故里“惠民说”的铁证,它是当时关于“氏族郡望”的常识性、普及性抄件,它以原始史料的形式,证明了孙子故里“惠民说”的合理性、科学性,证明《元和姓纂》的编写体例是孙子故里考证“条其源系,考其郡望”的重要依据,证明《元和姓纂》的编写体例是弄清孙子故里郡望的关键所在。敦煌残卷的编撰年代应为天宝年间,更具体一点说应为天宝十年前后。  相似文献   
85.
贺雪峰先生的《新乡土中国》是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的最好解读。本书成功地把握了当下中国的时代背景,作者不盲从,有社会责任感,以农村调查把握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对农村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本书具有学术上的严谨性,同时,又适合大众的阅读需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86.
ЮMOP     
景秀 《中学俄语》2007,(6):15-15
B caMoлeTe зaCTeHчиBbIЙ(腼腆的,羞涩的)MOлoдoЙ чeлOBeK Cидeл PядOM C дeByшKOЙ.ДeByшka бbIлa OчeHb KpacиBa,и ЮHoшe oчeHb XoTeлocb c HeЙ пOзHaKOMиTbcя.OH дOлгO лyMaл,чTO CKaзaTb eЙ,HakOHeц,OH CKaзaл:  相似文献   
87.
何其芳的诗歌定义明显具有公式化的倾向。使用公式不可能抓到诗的本质,何其芳的诗歌定义,在方法论上为今天诗歌观念的重建提供了一面戒鏊的“镜子”。  相似文献   
88.
何建明的作品多次获得各种奖励,五卷本《何建明获奖报告文学集》引起了读者的高度关注。他善于在作品中把歌颂与批判有机融合,做到了主流意识与民间立场高度统一,在创作作品时注意细节的真实性与结构的史诗性完美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9.
政治抒情诗通过对“情”的政治化处理,建构了“抒情”的政治学维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体现的是一种历史抒情。它的兴起、发展、转换和变形,其内涵和美学特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历史意志和政治意志。作为典型个案,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是对国家美学和人民美学的抒情性建构。政治抒情诗的历史意义及困境源自诗学与政治学的张力与悖谬,是中国现代性悖论的典型症候。  相似文献   
90.
二十世纪初期,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我国旧式的藏书楼开始向新式的近代公共图书馆转型。很多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藏书楼孕育出近代图书馆,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认为皖省藏书楼是中国第一个公共藏书楼。文章以皖省藏书楼成立之初颁布的《皖省藏书楼开办大略章程十二条》为据,从办馆宗旨、藏书建设、经费及人员等方面来验证皖省藏书楼的公有性质,并得出皖省藏书楼是我国较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公共藏书楼之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