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2393篇
科学研究   128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119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5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杏花村文学相关文学作品的作者虽然均为历代文士政客,但大多数是生活于民俗境界中的地方文人和地方官员,因此其文学特性表现出更多的民俗性。杏花村文学遗产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历代文学作品中杏花村文学意象的传承,二是历代文人对地理杏花村所在地的吟咏成果及相关民间传说。地理杏花村文学遗产集中在贵池杏花村一地,清代初年至民国初年,先后有两部村志记录了贵池杏花村丰富的文学史料。杏花村文学作品主题集中,来源复杂,作者众多。作品既有传统的诗文,也有流传于杏花村周边的民间传说。这些文学遗产的主要价值体现在文献、认识、传播、美学、民俗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2.
梳理"舞草龙"文化记忆与失忆的历史脉络,分析其失忆的原因,并结合上海松江城镇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推动"舞草龙"文化记忆重构;以"文化失忆与记忆理论"为分析视角,采用实地调查和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对上海民俗体育"舞草龙"进行个案研究;结果表明:造成"舞草龙"文化失忆的原因有异质文化的冲击;都市化、城镇化侵占了"舞草龙"文化的生态空间;"时尚娱乐主义"和"科技产品"占据着市民的休闲时间;教育失范带来的挑战等方面的原因。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学校教育、城镇文化建设以及地区生态建设都将是促成"舞草龙"文化记忆重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3.
中国和日本作为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在政治、经济、宗教、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频繁的往来与交流。而中日间的茶文化交流,更可以说是两国历史交流历程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日本茶文化,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旨在发现中日茶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希望通过对别国优秀文化的借鉴,来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4.
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国家实验室以及类似的公共创新平台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整个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技术转移效率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分析了当前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研究的进展,对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的各个模式进行了分类及评价。另外,在现有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还梳理总结了可能影响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的因素,并归纳梳理了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与不同转移模式之间存在的关联,从而为指导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最后,本文总结我国需要推进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的实证研究,并且指出价值网络扩散会是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65.
国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国耻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探讨当前加强国耻教育路径选择问题,应从分析当前加强国耻教育的紧迫性入手,依托知耻、明耻、雪耻等内容,选择出适合当前加强国耻教育的路径,从而为开展国耻教育专题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6.
This article takes as its focus Lefebvre's trialectic of conceived, perceived and lived spaces as a lens through which to scrutinise the 2013 English Literature Curriculum, and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creative spaces might exist within that curriculum. The article analyses how the curriculum is envisaged by policymakers and how it might be expected to be translated into practice, utilising the wording of the policy document to facilitate an exploration of what its underlying intentions might be. The author's experience of teaching a poem from the new curriculum is used in order to provide illustrative examples of the ways in which teachers’ and learners’ experiences of the curriculum might, in practice, diverge from the direction envisaged by policymakers as teachers negotiate creative spaces within their classrooms.  相似文献   
167.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two cycles of a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PAR) study on student experiences of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social learning spaces in a Johannesburg university student residence. We draw on Wenger’s (2009) notion of ‘social learning spaces’ to explore the manner in which students mediate their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identity, expose power imbalances in terms of decision-making and determine influences on their learning. We argue that learning is facilitated by social engagement and suggest that the conceptualis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learning spaces, although a complex and protracted process, is valuable for students’ social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in a residence environment. Data were collected vi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alysed using content analysis, and interpreted through a Cultural Historical Activity Theory (CHAT) lens. The findings point to the complexity of establishing social learning spaces (SLS) in a student residence environment with students experiencing multiple tensions in the process, including struggles with collaborative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developing agency and the challenges of traversing power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68.
抗战时期,社会的剧变,对于新文学的发展和变革提出新的要求,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实主义,二是文艺大众化、旧形式和民族形式。其中有关现实主义的讨论是基于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而文艺大众化,则指向文学与人民的关系。《文艺阵地》是茅盾主编的一份大型的综合性文学刊物。对于上述问题,都曾积极介入并展开充分的探讨和争鸣,极大地丰富了抗战时期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9.
本文从军事体育发展的历史根源与军事体育的发展轨迹力求寻找军事体育的发展规律,为军事体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理论依据,让军事体育在体育的大家庭里发挥更大的作用,丰富群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内容。军事体育的社会化是1种历史的必然趋势,对学校体育乃至社会体育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军事体育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军事体育与一般体育的融合将会为体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0.
古史辨派是活跃于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为了揭示有关中国上古史记载的真面目,该派对包括《周易》在内的诸多古代经籍进行了考证。其考证《周易》的目的,是“打破汉人的经说”,“破坏其伏羲神农的圣经的地位而建设其卜筮的地位”,“辨明《易十翼》的不合于《易》上下经”。为此,他们重点讨论了《周易》经传的成书年代和作,《周易》经传的性质及关系,孔子与《周易》经传,《周易》一书的结构等问题。这些讨论对于传统易学造成了极大冲击。从学术发展史的立场看,他们的考证难免有疑古过勇之讥。但其求真的精神和实证的方法却对本世纪中国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