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袁春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5)
侯方域分别以"壮悔堂"和"四忆堂"命名他的文集和诗集,有其深刻寓意。但对于"悔"与"忆"的真正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并没有十分确切的文字说明,而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解读侯方域的作品和评定他的名节至关重要。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成为后代研究者的兴趣所在。虽然前代研究者做了不少努力,但主要着力于侯方域名节的争论,在文本解读方面做的不够。通过对《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的文本解读,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以及对侯方域故居的走访,从多元化的文化视角进行分析,希望为这些问题找到一个更客观、更公正、更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42.
对于侯方域的《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一文的写作时间,学术界根据此文的篇题,认为是作于崇祯“癸未”,即1643年。但是,根据与侯方域同时代的学者兼文学家、艺术家周亮工的《赖古堂集》中的《与吴冠五》一文,可论定侯方域此文作于阮大铖死后,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了侯方域个人及其古文创作中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 相似文献
43.
元代河北真定是一个繁华富庶、文人艺人聚集之地,故而成为当时除大都外另一个"元曲"活动创作中心。钟嗣成在其《录鬼簿》中将真定籍的7位曲作家称之为"名誉昭然者"。作为其中之一的侯正卿,即是一位不以盲疾自弃、不以年高废学,刻苦治学,积极乐观进行创作的元曲作家。他不仅能诗也善作曲,90余岁仍有著作问世,其散曲和杂剧在当时颇负盛名。 相似文献
44.
陈名实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0(5):9-14
泉州天后宫是泉州妈祖信仰的重要宫庙,自创建以来,就与其他水神信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明清以后,妈祖的神通扩展,泉州天后宫又融合许多民间俗神配祀,并分灵到台湾及东南亚等地。从泉州天后宫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泉州的民间信仰是在相互依存的情况下和谐发展的。 相似文献
45.
邹兆辰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28(3):40-46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应该具有自己的学术个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治学,勇于提出并坚持自己带有创新性的学术见解,不去迎合某种潮流或趋势。作为一位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大家,侯外庐先生便具有自己鲜明的学术个性。纵观其一生的学术历程,其个性的学术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对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46.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生殖崇拜文化和祖先崇拜文化.通过对“先”与“后”的释义,阐述“先”与“后”所包含的尊母敬君的“忠”“孝”观、“自强务实”“族群团结”的责任观、“人文主义”的自然观与“女尊男卑”的原始女性观,论证汉字“先”与“后”特有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7.
康彦丽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91-94
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出降满清,做了"贰臣",过后他又不能自安,晚年为抗清复明活动极力奔走。钱谦益曾为"贰臣"的复杂心态对他后期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在他晚年的重要作品大型组诗《后秋兴》诗中时时流露出愧疚颓靡之意。文章对钱谦益的"贰臣"心魔和《后秋兴》诗文本进行解读,对《后秋兴》大型组诗的创作中"贰臣"心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8.
聂志军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6):65-68
景教碑“七时礼赞”中“七时”究竞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纭。从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考察佛经中与之类似的“六时礼赞”,确定“六时”为“每日六次”;景教史上曾有过“每日礼拜七次”的仪式,二教均有每日礼拜的习俗,只是礼拜次数存在差异。景教传入中土后,面对佛教“每日六次”的礼拜仪式,极有可能受佛教“六时礼赞”影响,汉译“每日七次”礼拜为“七时礼赞”。因此,“七时”应类比佛教的“六时”,意为“每日七次”。 相似文献
49.
50.
南开大学侯杰先生刊发在《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三期上的《事件·文本·解读》一文,是近年研究"南皮张氏双烈女事件"成果中的上乘之作。美中不足的是有两处微瑕,其一,将判决两烈女"俱归戴富有"的"直隶高等审判厅"误作"地方审判厅";其二,将民国《南皮县志》卷12"故实志"误作"故宝志"。试证补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