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549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4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黄侃派古音研究者提出的上古韵分28或29部,其每部之内均列有所辖《广韵》韵部及离析表,这是继承清人和该派学者自身研究后提出的成果,是上古音构拟和研究上古至中古语音演变的重要依据。黄永镇1934年著《古韵学源流》一书,系统总结和展示了黄侃派学者古韵28部或29部说的离析成果,是当代汉语上古音研究的重要基础,应加以继承和研究。  相似文献   
622.
近百年来学术界对黄遵宪的研究从未中断过,其中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出现过两次研究高潮,研究者有中国大陆人,也有台湾、香港人,不少外国学者也参与其间。黄遵宪研究,前50年偏重生平与诗歌;后50年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宽。期望今后的研究在“新”与“深”上下功夫,出版雅俗共赏的《黄遵宪诗选注》。  相似文献   
623.
民初台州首富黄楚卿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黄楚卿利用海门交通方便,黄家经商的基础,抓住甲午战争后国人振兴实业拯救国家民族的时机,大力发展从传统的盐业到新兴的电业等民众日常生活所需的产业门类,迅速发展致富。并积极兴办学校,资助建立西医院等,从洋人手中收回海门港码头产权等,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捍卫国家主权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24.
通过对孟德斯鸠中国观成因的梳理,可发现莆田人黄嘉略激发了孟德斯鸠研究中国的兴趣并影响其对中国的态度。孟氏的许多具体观点深受黄嘉略影响。黄嘉略为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25.
解读黄玉雪的《华女阿五》可见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和艺术及积极认同主流文化的方式已主动融入到美国主流社会。黄玉雪的文化认同方式对后殖民时代华裔的书写策略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26.
为了将朱子学发扬光大,黄榦选择了一条充满艰难困苦的道路。他在福州书院、庙宇和民居的教学实践和对朱子学的执着传播,可谓前无古人,他因此成为福州历史上唯一入祀孔庙的理学家。他把朱子理学传播到福州,使福州成为后朱熹时代又一理学中心,并为清前期福州成为全省的书院文化教育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27.
自黄宗羲晚年起,直到现当代,学术界人都质疑黄氏的遗民身份。综述有关意见,认为这些质疑者都不了解黄氏的思想高度,因为黄氏正是由明代的皇权专制制度,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君民关系的起源,从而明确指出秦汉以迄明清的皇权制度,完全颠倒了君民关系,因而产生了种种悲剧,使君民俱受其害。黄氏综合中国历史的正反经验,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口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628.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629.
《千顷堂书目》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总目》编撰过程中,其首先对《千顷堂书目》的部类设置进行评判,而后从图书撰者问题、成书年代、版刻情形进行批判式吸纳。或以之判断图书的撰者姓氏、履历、成书与版刻的重要依据,或据以考查某一图书的编纂及流传,或据以判断某作者著述的存佚。且《总目》对《千顷堂书目》失当之处,多能客观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