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1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面对文革灾难,北岛进行了深沉睿智的反思,对灵魂发出拷问。这种带有民族性的深刻反思,始终贯穿着自我。自省使自我的价值在历史背景和人格力量中显现,彰显了个体"主体意识"。其诗歌在主体意识支配下发生了历史性跨越,充分显示了北岛是一个真诚的、有历史责任感的诗人,是一位以人为本、充满理性色彩的诗人。  相似文献   
142.
杨键是一位为当代诗坛所瞩目的诗人,他所践行的诗歌写作方式不仅是"审美",更是"求道"。这"道"是"心之道",是心灵在直面自我生命与大千世界时如何求得救赎与超越的真理。杨键把传统文化精义作为自己的精神资源,为现代汉语诗歌写作注入新的生命力,这对当下诗歌写作无疑是个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3.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通过将贾岛与姚合、许浑诗歌的比较,评论贾岛诗歌具有"格高"、"瘦硬枯劲"的特点,并追溯了贾岛诗歌的创作渊源及其影响,认为贾岛诗宗杜甫,对江西诗派的主要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方回对贾岛诗歌持论甚高。  相似文献   
144.
通过补充拉丁文描述和指定模式,本文合格发表了独龙虾脊兰Calanthe dulongensis H. Li, R. Li & Z. L. Dao。该种因其唇瓣中裂片上有3个具短柄的金黄色球状附属物而有别于本属的其他类群。本种在体态上与疏花虾脊兰C. henryi Rolfe和车前虾脊兰C. plantaginea Lindl.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本种的根状茎明显,花瓣倒卵状披针形 ,中萼片无毛;本种在体态上也与三褶虾脊兰C. triplicata (Willem.) Ames相近,区别在于本种的唇  相似文献   
145.
从器道的视角审视太极拳,分析太极拳的器道价值.认为:太极拳是植根于传统太极意象思维的器道并重的人体技艺文化体系,具有缘器悟道、缘器修技、器道养生的文化价值,这正是太极拳广为世人认同和传习的根本缘由.  相似文献   
146.
崔玮崧 《海外英语》2014,(7):167-168
The sublime,which is designated byaesthetics,arouses various studies and discussions on literature and ethical fields within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47.
《淮南子》归依道家.整合道儒墨法.以道统法,对仁义似贬实褒.变先秦消极无为为积极无为,主动适应变化了的现实环境,把自已的情感依托(道家)和现实需求(儒法)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8.
贾岛“推敲”故事纯系后人创作。但为何选定贾,为何用“推”、“敲”二字作素材,均事出有因。  相似文献   
149.
唐代散文重“追”表现出来的崇儒特征虽然具有复古倾向,但在根本上体现了作家济世的辅时及物精神,因此,散文无形中以是明道为准则,产生了视文章为“技艺”的社会风气。其实,散文的“道”与“技艺”不可分离。因道求艺与借艺明道都是散文本能的表现,求明道之文,归宿是道,艺同昌达道的方式或桥梁,不过散文并非以明道为唯一的使命,抒情,状景乃至游戏之文淡化了“道”而突出了散文“艺”的一面,促进了唐代散文风格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0.
儒家学说由先秦诸子学之一的原始儒学转变为汉代经学 ,其中有着内在的思想发展规律。考察先秦儒家道论 ,可以看出 ,孔孟之道重在日常的人伦践履 ,荀子论道更强调其作为认识论上的真理 ,《易传》则通过道、意、言的关系 ,把道与儒家经书紧密结合起来 ,突出了经书的真理性。汉代董仲舒继承先秦儒家道论 ,提出了“深察名号”的认识论和“微言大义”的经学解释学 ,为汉代经学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