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1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国语》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道""德"观念的发展变化及其在春秋时的独特意义。《国语》中的"道"概念从"天道"到"人道",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的解释开始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德"概念从无"心"到有"心",开始注重人的内在品格修养以及人自身能力的开发,反映了春秋时期德内涵的一次重要转换。《国语》中的"道""德"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关注人的内在品德及主观能动性。"道""德"强调的都是人对自身品格的修养与完善和对生活的思考,对我国当前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2.
天道既是一种普遍的存在,也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就其普遍存在而言,天道就是天理,在朱熹那里天理是一种脱离了现实世界的独立存在。而从现实的存在来看,天道就是日用常行,包含着一种必然性。  相似文献   
93.
阐述了中西方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的“对话”思想,认为无论是以问“道”为旨归、以“和”为核心原则的中国式对话,还是以“理念”为归依、强调差异和平等的苏格拉底式对话,都显示出了一种“思在合一”的智性的求索精神。这种“对话”建立在人类共通性的理论预设及超越二元对立论的开放式思维基础之上,体现出了提倡平等、和谐共处的人学精神及尊重差别、包容互通的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94.
浩然已走完了他的人生途程,但是他和他的<金光大道>所引起的争议和话题并未完结,综观现有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与语言有关的问题在各阶段的争议中都未被涉及.本文主要通过语言和意识形态、语言和文学价值、作家的个人修辞行为与语言文化共通感三个关系,思考现有研究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
崔秀霞 《德州学院学报》2009,25(3):13-16,21
徐祯卿的为学经历可概括为“学凡三变”:加入七子,砥砺于辞章,此为变之一,属顺势之变;习养生之术,专心玄虚,转入道教,此为变之二,可以说由文学转入道教是徐祯卿转折最强、最彻底的转变,正德元年的山水游历进一步引发了他对道教的兴趣,而正德初的朝政败坏、对文学价值与功能的失望、自身体质的多病等各种因素则是导致他慕道的直接原因或更深层的原因;与王阳明论道,悟心性之学,此为变之三,这一转变显示着徐祯卿精神结构的再一次重置。此“三变”清晰地勾勒出徐祯卿入仕后思想的转变轨迹。  相似文献   
96.
墨子认为,君子之道即天志,也就是相爱相利;而器的本质也是利于人。于是,道与器不仅不互相对立.反而互相通达。因此,君子不应该不器,而应当道器兼修。巧器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就是行道义。  相似文献   
97.
桐城派纪游散文体物达意不乏情趣,章法严谨不伤性灵。“三祖”之一的姚鼐更是在简短的景物描写中创造出晶莹澄澈、透润无瑕的艺术境界,展示了其“道与艺合,天与人一”的文学主张,于“小文章”中引出了“大题目”。  相似文献   
98.
劝业道掌管一省农工商矿并交通各项事务。直隶劝业道设立后,为振兴农业采取的一些举措,宣传推广了农业新技术,改良引进了新品种,大大提高了直隶地区棉业产量与质量,培养了一批具有专门农业知识的人才,传播了近代农业知识。此外,劝业道还十分注重林业、渔业的发展,推动了直隶地区农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99.
儒家学说由先秦诸子学之一的原始儒学转变为汉代经学 ,其中有着内在的思想发展规律。考察先秦儒家道论 ,可以看出 ,孔孟之道重在日常的人伦践履 ,荀子论道更强调其作为认识论上的真理 ,《易传》则通过道、意、言的关系 ,把道与儒家经书紧密结合起来 ,突出了经书的真理性。汉代董仲舒继承先秦儒家道论 ,提出了“深察名号”的认识论和“微言大义”的经学解释学 ,为汉代经学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0.
道是一切物质运动和规律的总和,阴阳是量度系统稳定性的状态参量,在四季、昼夜、人生中均可应用."无"中生"有",关键在于"生",在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