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8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传统黄梅戏源自生活,始终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传统黄梅戏的艺术生成深受安徽民歌的浸润,以及安徽戏曲和民间艺术的涵养,充分汲取民间艺术养分,移植其形式,承传其内容,实现由"歌"到"戏"的艺术嬗变。  相似文献   
32.
葛恬 《鸡西大学学报》2013,(7):102-104,135
近代中国,因西方文化的介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经典戏曲昆曲曾经历衰落和黯淡。2011年,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杭州数所高校引起强烈反响。笔者以问卷调查形式在浙江大学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对昆曲所持态度的研究,从对昆曲的了解水平、接受态度、受欢迎的传播方式等诸多方面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昆曲的认识和热情程度不容乐观,高校中的戏曲环境仍欠成熟,昆曲本身方言式的念白、复杂的表演程式及缓慢的节奏是造成大学生对于昆曲难有热情的原因。青春版《牡丹亭》以旧剧新编、现代的舞台效果、合理的演出场次安排以及走进高校与年轻学生零距离的宣传等优点,在年轻人中取得了"传统艺术的现代化成功",对于传播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借鉴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连戏被称为“戏曲活化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皖南地区的目连戏带有强烈的地方宗族色彩,具有浓厚的皖南地方特色。封建社会里,皖南目连戏因其对于宗族的特殊功能而被广为使用;当前,这古老戏曲却由于种种原因衰落了,人们不再使用它。但是,皖南目连戏因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而并没有失去使用价值,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34.
文章从介绍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生平和歌剧入手,分析了瓦格纳的歌剧思想及其形成过程,阐述了瓦格纳作为德国歌剧的集大成者,他不但复兴了德国的歌剧,而且使格鲁克和韦伯的伟大传统和理想在他身上得以真正地实现。  相似文献   
35.
《紫钗记》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情节多取自于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文章试通过对比《紫钗记》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继承与改造,对从中反映出的作者之思想倾向与创作意义作一些粗略的窥测。  相似文献   
36.
从音乐本体来看,传统西路庐剧的主调音乐的旋法特征主要是旋律的连续下行进行、大二度与小三度的主要地位、旋律音程转位的使用、相同形式的基本音列等;从音乐美学视角来看,地域性、文化性对传统西路庐剧主调音乐旋法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7.
庐剧从乡间田野走进城市,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其表演形式的不断完善,文化品味的不断提高,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仅凭文化层次不高的草根艺术家是较难达到的,正是有了文化艺人的参与才促使了庐剧艺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8.
福州方言为载体的闽剧,表现了福州人的思想、生活与性格,也表现了特有的闽都民情风俗与时代精神。闽剧中的平讲戏最能体现闽都地方特色,是闽剧中最贴近百姓的戏。《贻顺哥烛蒂》是福州方言剧的代表作,《荔枝换绛桃》则是发生在“三坊七巷”附近的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他如《甘国宝》、《陈靖姑》等剧也是闽剧中表现闽都名人与民俗的杰作。  相似文献   
39.
元散曲中的陶渊明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中描绘的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任真自得的隐逸形象,为历代文士所倾慕。在元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归隐”题材成为元散曲的一大主题,陶渊明也成为元散曲家心目中理想的隐者形象,并在元散曲中得到丰富而多样的呈现。  相似文献   
40.
明本潮州戏文《金花女》是研究明代潮汕方言的重要语料,剧本中宾白比较口语化,反映了当时潮汕口语的实际状况,在方言历时材料较少的情况下,是具有很高价值的语言材料,为方言的历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通过对剧本中疑问句的统计,考察当时潮汕话中疑问句系统的基本情况,再将其与现代潮汕话进行比较,可以推导出潮汕话疑问句系统的一些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