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8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元杂剧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悲剧之一,也是最早传入欧洲的戏剧。其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蕴含,后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对其改编的题材剧以偏离其真实的面貌出现,使其在文化蕴含上的差异性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42.
邕剧“提纲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时代邕剧创作积累了数以百计的不同类型、不同篇幅、不同风格的剧目,其中有大量"随机应变‘发海水’的戏",即"提纲戏"。通过对经典剧目《芦花河》的实例分析,指出邕剧"提纲戏"虽有缺乏严谨构思等明显的局限性,但也能够磨练编剧的统摄能力,演员的应变能力、表演能力、默契合作能力,蕴藏着丰富的艺术经验,是历代艺人的智慧结晶。对邕剧"提纲戏"进行发掘研究,可以为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3.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源于江南地区,其流播方向主体是从江南地区到湖广到四川、重庆再到贵州、云南。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北路阳戏入川、南路阳戏入湘黔、川地阳戏播黔滇。黔东南阳戏则是由江西传至湖广(湘西地区)的阳戏沿沅江上游水道传入,再向周边辐射。阳戏的流布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积极融合相互吸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44.
庐剧从乡间田野走进城市,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其表演形式的不断完善,文化品味的不断提高,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仅凭文化层次不高的草根艺术家是较难达到的,正是有了文化艺人的参与才促使了庐剧艺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5.
福州方言为载体的闽剧,表现了福州人的思想、生活与性格,也表现了特有的闽都民情风俗与时代精神。闽剧中的平讲戏最能体现闽都地方特色,是闽剧中最贴近百姓的戏。《贻顺哥烛蒂》是福州方言剧的代表作,《荔枝换绛桃》则是发生在“三坊七巷”附近的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他如《甘国宝》、《陈靖姑》等剧也是闽剧中表现闽都名人与民俗的杰作。  相似文献   
46.
辰州愿是湘西北澧水流域鲜为人知的巫教傩仪,供奉坛神,属土家傩中的"上傩"(高傩)。还辰州愿神秘、奇特,是傩仪向傩戏过渡的"准傩戏"或"前傩戏",填补了湘西地区傩文化从傩祭到傩戏过渡的空白,使湘西地区傩文化发展呈现出一条上下连贯的完整锁链,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7.
流传于陕西安康的汉调二黄剧种中迄今还保留着一出酬神戏《大赐福》,全部用昆曲演唱。本文将该剧与昆曲及台湾北管戏等剧种进行比较,从中探寻汉调二黄《大赐福》的艺术特色及演变轨迹,进而揭示其蕴涵的戏曲文化意义。根据此剧在剧本、音乐、表演等各个方面的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它们之间具有的承袭关系。而在陕西地区的戏曲剧种中,目前也仅发现汉调二黄剧种的此剧和昆曲及流播距离相对遥远的台湾北管戏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汉调二黄剧种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8.
《秦腔》坚持了从特定时期中国西部农村的实际现实生活出发,坚持了真实性第一的现实主义原则;它不对客观现实生活进行理想化,坚持按照实际生活的本来面貌塑造人物,描写生活;与《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相比,《秦腔》回到了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49.
作为远古社会中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之一,傩的产生、延续和流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傩戏研究界有一种说法:世界的傩戏在中国,中国的傩戏在贵州,贵州的傩戏在铜仁。试图从铜仁傩堂戏的渊源、内涵以及特色着手,分析铜仁傩堂戏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及其文化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50.
《中国戏曲通鉴》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永宽研究员主持编写的一部综合戏曲史编年著作,丰富了文学史研究领域,对戏曲史研究更具有重要的路碑意义。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编纂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第一批计有五种:蒋长栋著《唐诗考释的理论与实践》,是对唐诗注释和考证的理论上的探讨与阐释;李剑波著《清代诗学话语》,从总体上来认识清代诗学的本质和基本规律;蒋长栋主编《中国韵文文体演变史研究》,通过“以韵为核心”的艺术质素和“以情为核心”的内容质素,来界定韵文的文体特质;徐炼著《古典文学新读》,涉及对《诗经》、杜甫诗和李商隐诗的解读,展现了作者积累的研究心得;吕斌笺校《龙启瑞诗文集校笺》在校笺本集、收录资料的基础上,对晚清“岭西五大家”之一的龙启瑞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