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58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梁启超先生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经指出,以徽商为主体的两淮盐商对于乾嘉时期清学全盛的贡献,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欧洲文艺复兴,可以相提并论。明清徽商在给扬州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在地域文化、园林文化、教育事业以及饮食文化等方方面面给扬州文化带来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2.
清代两淮盐商与扬州饮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两淮盐课“动美国计”,两淮盐商富甲天下。盐商的大量资金相当一部分用于自己奢侈性的消费,其饮食消费对扬州饮食风尚产生了极大影响。清代盐商对扬州饮食文化有着应予肯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3.
传统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因此对徽州宗族的研究一直深受学界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于徽州宗族的产生与发展态势、徽州族产与宗族业权、徽州族谱与家谱、徽州宗祠、徽州宗族的社会控制、徽州宗族教育、徽州宗族婚姻、徽州宗族文化等问题均予以较为详尽的考察、分析和探讨。回顾和总结当前的研究状况,有利于今后的研究在更高层面上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04.
文化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类型。徽州文化是我国三大地方文化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器物文化赋存和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本文拟从资源优势、市场走势、区位条件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发展徽州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旨在将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从人才学角度分析了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 指出了实施人才战略是适应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并提出了在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些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06.
从惠州会展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惠州会展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存在品牌展会传承力度不够、产业联动效应不足、战略规划迟未形成、载体条件有待提高、专业总体水平不高、会展人才极度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7.
唐模与灵山等徽州古村落所以具有天人和谐的无限魅力,成为当时最佳的人居环境,取决于徽州人在环境选择、调适乃至创建中所坚持的顺应自然、亲和山水的自觉意识,关爱自然、物我共荣的伦理守则。珍重并发掘徽州古村落历尽沧桑而弥足珍贵的山水文化资源和生态伦理文化遗存,对于构建中国现代生态伦理学体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8.
徽商势力的兴起与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演变在时间上是同步的。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徽商随着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嘉靖、万历年间,徽商随着东南城镇经济的繁荣而壮大;明清之际,东南城镇惨遭破坏,徽商势力也因之而受挫;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超过了明代的水平,徽商势力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徽商的兴起与东南城镇的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9.
广州行商是清政府指定对外贸易的封建商业组织,享有专营权,在鸦片战争前一直主导着对外贸易.但随着外贸环境的恶化、出口商品定价权的逐渐削弱以及交易成本渐次升高等矛盾的日渐突出,其外贸专营权逐步丧失,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10.
徽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仍然缺少美学维度的考察.徽州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审美文化,蕴育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徽州的文学、戏曲、绘画、篆刻、雕刻、建筑等艺术凝聚着徽州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徽州的美学家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表达出自己的美学观念.重视徽学研究的美学维度,对于把握徽州人的精神创造性、有效阐释徽州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发展当代审美文化以及进一步深化徽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