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3篇
教育   1450篇
科学研究   77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1篇
综合类   6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Research Policy》2023,52(1):104623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novel multi-stage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technology foresight-planning. This framework integrates econometric analysis and a technology foresight procedure to predict: (i) the most COVID-19 resilient industries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ii) the most adversely affected industries (due to prior investment in innovation) that requires public support. Our econometric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ndemic has induced a ‘double-edge sword’ effect of innovation on firm’s COVID-19 adaptable capacity (CAC). Costly innovation undertaken before the pandemic can be bad for firms if it compounds the problem of declining post-pandemic outbreak profit and optimism. Contrarily, firm level innovation improves firm’s CAC as the prior innovators’ profitability are found to have above-even odds of rebounding quickly post-pandemic outbreak. Our empirical analysis focuses mostly on developing economies, where firms are most likely implementing only incremental (non-frontier) innovation and thus our results should be generalized with caution.  相似文献   
82.
为厘清产业碳排放的总量和特征以及因产业关联产生的具体碳转移机制,以明晰碳减排的科技创新路径,从产业关联的视角,以广东省11个产业部门为例,基于2017年广东省投入产出表和各行业能源消耗量数据,运用改进的假设抽取法测算其碳排放总量,分析碳转移特征和能源消耗的产业关联性。结果表明:(1)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的直接能源消耗总量最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单位能源消耗最多;(2)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转移输出碳排放量最大,采掘业的间接碳排放量最多;(3)机械设备制造业和建筑业是吸收碳转移最多的两个部门,且主要输入部门为机械设备制造业和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因此这两个主要输入部门为推行碳减排的重点产业部门。最后根据研究发现,从给出重点产业碳减排绿色科技发展路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路径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强政策法规导向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3.
为从根本缓解水资源对工业发展的束缚,反思现有环境规制政策能否有效实现节水效应。基于脱钩测度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别验证正式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以及非正式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的关系,进一步引入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交互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量处于从“震荡波动”到“持续脱钩”的状态,工业用水量随着环境规制的变化出现平稳或者减少的趋势。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量之间都呈倒U型曲线关系,用水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此外,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之间存在双向传导路径,相互促进对方对工业用水的作用效果。因此,政府需要强化对非正式环境规制的重视,增强环境规制工具的节水效应,促进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4.
基于AT89S52的多用途工业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多功能工业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完成对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测量,完成了硬件电路的设计及软件程序的编写,通过硬件电路的调试及软件程序的仿真,使该系统能够在要求的条件下完成正常的测量、控制及显示功能。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区、企业等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85.
"云南地方史"是云南省很多院校历史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上,可按云南古代自身政治格局的演变以及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演变为依据划分为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就地方史与民族史的关系而言,在教学内容上过多强调民族史会冲淡"地方史"应有之义,也不符合明代以来云南以汉族人口为主体的现实格局。作为省内开设的乡土历史课程,还应把握科学、客观态度,避免本位主义指导下的诠释。  相似文献   
86.
本文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指数(TSC)、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对两岸资讯电子产品的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及其演变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表明,两岸资讯电子产业各有优劣势,互补性强;两岸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台商投资带动的结果;随着大陆台商的本地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与台湾的产业贸易将被台商的投资所替代,两岸分工将日益趋向水平型.文章最后指出,随着两岸三通的全面实现及ECFA的签订,两岸的投资和贸易关系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将有利于两岸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深化两岸电子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87.
风险导向审计在工商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度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它是以重要风险点为切入点,通过风险的精确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审计,以达到提高内审工作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88.
本文简要剖析了我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工作中实践教学及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行业协会的特点和优势,深入探讨了加强高校/行业协会合作,对促进高校实践教学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如何开发利用行业协会资源及双方可能的合作模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设计学科自身的综合性、复杂性体现出该学科教育的交叉性和独特性特质。然而当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单一学科教育倾向已严重制约了这一学科的健康发展背景下。艺术设计需要全面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这就决定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与基础教育紧密配合,并拓宽学科视野的广度向培养具有思想张力的创造型人才的目标进发,使设计教育更好的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多专业交叉、跨学科教育,就成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与创新非常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90.
李敏 《家教指南》2011,(3):51-55,128,129
龛楣图案作为敦煌装饰图案的一个种类,虽然主要存在于北朝和隋代,但它作为一种特定的适合图案其纹样造型的组合非常巧妙和谐,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其纹样内容、图案构成形式和装饰色彩与佛龛的形制、结构乃至洞窟形制的历史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特定的历史时代风貌。通过对敦煌龛楣图案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认识到龛楣装饰图案的宗教性、建筑性、装饰性以及民族性特征,是宗教性、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