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273篇
科学研究   6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Learning organisations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insights to new personnel (vertical dimen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hared team knowledge (horizontal dimens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focuses mainly on the horizontal dimension. This study examine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mbining both dimensions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eachers’ work. Three hundred and eighty-nine teachers and personnel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bout horizontal learning (organis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OLC)) and vertical (knowledge continuity management (KCM)) organis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A theoretical model was validated clarifying reciprocal relations between study variables. OLC contributes directly, but minimally, to the performance of new personnel or veterans in new posts. KCM mediation contributes to adjustment. Paradoxically, school managements limit KCM.  相似文献   
132.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等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信息化教学也应运而生。“互联网+”环境下,数字终端和互联网成为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强大外力。文章以蓝墨云班课为平台,对移动环境下即时互动教学新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对该模式下的课堂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3.
课程领导的研究兴起于美国,近几年来其研究成果逐渐输入我国。本文分析了课程领导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课程领导兴起的主要原因、课程领导的基本内涵,以及课程领导发挥最大效力所需采取的有效策略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促进对课程领导的深入探索,丰富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34.
新一轮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文章综合应用文献研究、归纳和演绎等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层数字鸿沟:数字技术的接入鸿沟、数字技术的使用鸿沟、素养鸿沟;其次,从技术赋能的内涵、技术赋能的运行逻辑及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可能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运行逻辑;最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由核心层、应用层、支撑层、基础层、保障层等五个层面组成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路径,以实现从数字鸿沟到技术赋能。  相似文献   
135.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开启了我国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高校中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文章以高职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为例,指出信息化教学在当前高职院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传统教学观念需要转变,信息化应用程度停留在表层以及在信息化教学中创新融合精神不足,从而从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加强信息化教学评价等方面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适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6.
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否也存在"现代化风险"?这是我国实现教育战略目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较高水平的状态,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时下一些普遍存在的观点恰恰偏离了这一宗旨,例如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一定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等等。教育信息化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必要条件。教育现代化存在着"现代化风险",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拓殖,正是教育现代化的风险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现代化风险的实质就是教育信息化风险。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应是研究教育信息化风险,包括信息技术的安全性、破坏性、适用性、效益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福祉,也应看到应对应用信息技术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规避教育现代化风险,不是要如何控制信息化工具本身,而是要控制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7.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球视野、登高望远,更要立足国情、脚踏实地。通过国际前沿观察,把握世界教育信息化的最新潮流与走向,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提供有益启示和吸收借鉴。要充分考虑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现实,尊重教育信息化的规律,不断稳固已有成果和学术地位,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因此,可以从技术设计应用和理论创新研究两个方面关注国际和国内的教育信息化新发展。国际观察包括《地平线报告》、巴斯德研究范式等10项前沿问题,国内研究包括电子书包、协同学习理论等10项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38.
教育信息化成本与效益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工作是理清制约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与应用效益的关键因素。教育信息化成本指标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教学科研信息化建设成本和信息化保障体系成本三个方面,效益指标包括教学效益、科研效益和管理效益三个方面。根据这一评价体系,对浙江省19所高校的信息化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发现:影响高校信息化成本的关键因素有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电脑设备、人员规模、网络规模和培训经费;影响高校信息化效益的关键因素有管理科研人员素质、多媒体网络利用、信息化管理应用、信息资源科研利用、信息网络普及和多媒体教学利用;各高校信息化成本与效益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些关键因素是对成本和效益指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有利于指导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9.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显著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该文首先简要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尤其是重点揭示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其次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体育教师信息素养6个角度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0.
《Africa Education Review》2013,10(3):417-433
Abstract

A number of schools in South Africa appear to be struggling with the change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introduc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lay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 country's societal 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 has been found to be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how schools cope with change and its complexiti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conceptual examination of the national Advanced Certificate: Education (School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programme's capacity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leadership in schools. The findings from the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qualification's documentation suggest that the current formulation of this schoo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me does not address the complexities of leadership and change, and is thus unlikely to adequately contribute towards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or its sustainability in schools. It may, however, contribute to short- term school improvements, policy complianc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r economy and/or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