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956篇
科学研究   158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54篇
综合类   103篇
信息传播   9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当代日本文学研究中,关于川端康成对侵华战争的态度的论述,明显存在不足和误区。在梳理部分日本学者看法的基础上,指出川端康成对战争的反感与负罪感,而并非所谓“旁观”等观念,探讨了这一观念所产生的文化语境的复杂性.结合文本揭示了川端的疗救方策,肯定了其反对军国主义与热爱和平和正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62.
对日本近代文学中的"言文一致"运动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研究是对其做出了高度评价,第二个阶段是在对日本明治时期的"言文一致"运动所进行的综合性研究的前提下所产生,并使之走下主流位置。对明治时期的"言文一致"运动以及日本近代文学的文体改革所具备的性质进行探讨可以清楚其走下主流位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3.
日语中存在同一汉字有不同音读的现象,这给日语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通过对单个汉字音读间的语义区别、不同音读与字频关联性的分析考察,探讨同一汉字不同音读间的语义关系。新发现14个日语常用汉字存在不同音读间语义区别明显的情况。语义丰富词汇多的汉字中容易出现不同音读,而语义单一词汇少的汉字中读音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64.
日语隐语具有变异性、形象性、幽默性、粗俗性、短暂性、人为性等特性。日语隐语在构词过程中,语音、语意、语用发生变异,显示出日语隐语具有借用、省略、反切、变音、换词、转变语义和改变用法等构词特征及规律。  相似文献   
65.
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语音教学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语音方面的"僵化"现象从根本上影响到语言技能的可持续发展.对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语音教学观念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大学生英语语音不尽人意,现有的语音指导不系统、不规范和教师对语音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期望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集合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力量,开展教师语音培训、语音课堂教学和...  相似文献   
66.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教学理论,对于高校日本文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日本文学教学的两种认知观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为反思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基础。在反思性教学模式下,高校日本文学教学应该是:文学史与作品鉴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科研能力,教与学相长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  相似文献   
67.
日语敬语是日语中用于表达敬意的词语,用来表示说话者、听话者、话中人物之间的社会阶级、亲疏等关系.使用敬语是日语的重要特点之一,尤其是在一些社交场合必须使用敬语,以表达适当的身份关系和礼貌.但由于敬语的语法、内容比较复杂,要想完全掌握也是比较困难的事.着重讨论职场中敬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68.
冯芊睿  郑若男 《科教文汇》2020,(10):185-186
高校日语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授为主,存在学生日语操练不足、学习效果一般、积极性不高、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等问题。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被提出和验证,为高校日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作为全球教育界最为关注的两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和“微课”已经取得了国内外较多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本文旨在研究在高校日语课程教学中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在教学改革中对新模式的应用,提高大学生日语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和课程教改需求。  相似文献   
69.
Focusing on the work of the Japanese sociologist Koyama Eizō, this paper critically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race studies from the late 1920s to the 1940s. During this period, Japanese intellectual discourses on race develop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ed to manage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s within the Japanese empire and contain the growing mobility of populations in and outside of the territory. Reflecting Koyama’s keen interest in racial/ethnic contacts and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his intellectual work symptomatically exemplifies not only the convergenc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the dominant imperial regime but also the transpacific implications of Japanese race studies. On the one hand, my study examines Koyama’s preoccupation with racial/ethnic contacts in relation to imperial security and also traces how his study intersected with the discourse of American social scientists who were also interested in Japanese migr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y examines h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a of minzoku in Koyama’s discourse coincided with contemporaneous attempts to mobilize diverse populations in the empire. Thus, my research reveals a complex dynamic of inte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discourse on Japanese race studies in the interwar era.  相似文献   
70.
ABSTRACT

Histories of wartime Japan often focus on the Japanese home islands after Japan’s surrender to Allied forces on 15 August 1945. Japanese citizens living in Korea, Manchuria, and elsewhere in the far-flung Japanese Empire are usually left out of the historiographical record. In a new book about the evacuees—hikiagesha—from the defunct Empire, Shimokawa Masaharu presents a vivid, harrowing portrait of the suffering of those who had to make their way back to Japan after the end of the Greater East Asia War. In particular, Shimokawa focuses on Izumi Sei’ichi, who established a sanatorium and abortuary in Fukuoka for women who had been raped by enemy soldi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